7月骄阳似火,灼烤生鲜电商的还是盈利和发展的老问题。
今年一二季度,疫情下生鲜电商的关注度再次提高。一方面,疫情下消费者对于生鲜电商的需求和黏性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生鲜电商的高投入以及尚未盈利也让资本有所犹豫,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上市以来股价持续下滑。
对生鲜电商而言,当下危机和机遇并存。
仍需资本助力
对生鲜电商而言,上市与否是进亦忧,退亦忧。
7月17日,本来生活的十周年庆上,联动屏幕内外的祝福话语中还包括“祝早日上市”,诉说着对资本市场支持的渴望。
而在这三天前,每日优鲜宣布获得山西东辉2亿人民的股权投资,并达成战略合作。不过作为已成功上市的“先行者”,面对的困难一点也不少。
从公开的业绩和股价看,每日优鲜当前面临着困境。这笔投资对于每日优鲜而言十分重要。截至发稿,每日优鲜股价为0.29美元,与发行价相比跌去了97.8%。每日优鲜在6月4日宣布由于股价在过去30天低于1美元,收到了纳斯达克的通知。对此每日优鲜表示纳斯达克通知函不影响公司业务运营,公司将在规定的宽限期内采取一切合理措施恢复合规。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第一财经表示,每日优鲜缺少融资渠道,且内部运营成本高企,并没有实现经营现金流回正。当前庞大的前置仓体系需要消耗非常多的资金。这笔融资对每日优鲜而言,有暂时缓解困境的作用,但长期来看需要有更强大的资本来承接每日优鲜的全盘业务,提供资本支持的同时,也要提供业务拓展渠道。
上市一年以来,每日优鲜的股价以及财报表现令外界担忧。去年6月25日,每日优鲜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为13美元,此后股价持续下滑,至今未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后续财报。
而从已经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看,每日优鲜2021年第三季度总净收入达到21.22亿元,较2020年第三季度的14.41亿元增长47.2%。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9.737亿元人民币,而2020年同期为6.162亿元,同比扩大了58%。
一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这笔融资对于每日优鲜肯定有帮助,但我理解后续应该还会有一些钱进来。”
在前置仓模式寻找的盈利方式上,该人士表示,“生鲜电商可能有几大业务,例如云超业务、菜场业务等。盈利要看整体业务情况,假设前置仓业务可能无法完全盈利,但这个业务如果在最优势的地区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然后用云超业务等其他业务获得利润,这样的盈利模式也不错。”
从模式看,前置仓的头部玩家正在建立各自的优势。东方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前置仓行业玩家对比看,叮咚买菜垂而深,深耕主业,精细化运营,通过构建商品力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提高复购率和毛利率,优化盈利模式并促进增长。每日优鲜宽而广,利用原有主业经验,积极拓展新业务如智慧菜场、零售云等来达到拓宽市场、寻求盈利的目标,相较叮咚买菜是另一种路径。美团买菜小而美,背靠美团主站具有较丰厚流量,其开城数最少,试水不同方向策略,通过精益化运营寻求盈利和发展。
高投入难以为继
从行业看,生鲜电商可以细分为多个赛道。
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所处的前置仓赛道难度更高。7月17日,成立10年的本来生活宣布实现线上业务连续4年经营性盈利和现金流为正。对此,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本来生活主攻多日达,与前置仓的考验不同。前置仓核心在于供需,通过数据了解消费需求进行配货和即时送达,难度更高。”也因此,该人士认为创业公司在前置仓赛道有难度,“前置仓赛道在目前环境下不太适合创业公司,这个行业属于高频刚需长期看有价值,一旦跑出来竞争壁垒极其高。但是跑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盈利方式,是比较困难的。”
从行业看,前置仓模式需要玩家进行进行高投入。东方证券研报显示,前置仓数量上,截至21Q4,叮咚买菜全国累计开仓数达1400个;每日优鲜,截至21Q2,全国累计开仓数达625个;美团买菜由于开城数较少,截至2021年底开仓数约400个。另一方面三个玩家独立App月活跃用户数与业务规模成正比。从用户数量来看,根据2022年5月的最新数据,叮咚买菜App的月活数为4511万人,远高于每日优鲜的866万人和美团买菜的387万人(也和美团买菜可以从主站下单有关)。从用户粘性来看,叮咚买菜30日新安装用户的留存率高于每日优鲜和美团买菜,根据2022年5月的最新数据,叮咚买菜App的新用户留存率达9.51%,同期每日优鲜、美团买菜分别为6.10%、5.48%。
不过,去年6月上市的叮咚买菜股价在上市后也一路下滑。截至发稿,叮咚买菜股价为5.68美元,较23.5美元的发行价跌去了75.8%。
用投入换规模是生鲜电商的普遍情况。盘和林表示,生鲜电商的问题是互联网模式扩张的共同问题。早期利用烧钱获得市场份额,但当企业到达一定规模,投资者就需要互联网烧钱企业拥有一定的盈利变现能力,把流量变为利润,而没有找到盈利方式的企业只有流量,未能形成运行体系,就不得不面临现金流断流的问题。当前欧美国家利率成本正在提升,所以互联网模式破局越来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