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许昌市,稍微偏僻一点儿的商店,经常能看到店主闲暇时段拿出针围着一张头皮捣鼓,头发慢慢种下来,一张假发套就成了。
就是靠着无数闲暇时间的手工,成就了许昌全球假发基地的美誉。2021年,许昌市发制品出口额达到151.6亿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71%。不仅是商店店主,种植草莓的休闲旅游从业者、过年时节闲下来的农妇,只要有碎片化时间,就能从事假发加工。
采访许昌假发产业现状,“碎片化”是频繁被提到的关键词:原材料采购碎片化,假发生产环节碎片化,订单量碎片化似乎有利于中小贸易商发展,有利于中小企业,对传统大企业却不大友好。“目前订单量太小,产品门类复杂,处理麻烦,大工厂都不愿意接,我们也愿意找小加工厂合作,进货价格相对低,利润就能高点儿。”许昌的一位假发贸易的从业人员表示。
跨境电商带来的订单碎片化让许昌加工厂遍地开花,加工环节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四处传播的财富故事,又吸引越来越多的外部人士加入其中,让行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单薄。
跨境电商崛起
在网上将产品直接卖给海外消费者,跨境电商随着物流和网络普及流行开来。
阿里巴巴发布的2021年“双11”数据,“许昌假发”位列“全球速卖通”海外热销榜第3位,说明许昌假发行业实力雄厚,国际买家越来越习惯通过电商下单。另一方面,跨境电商也已走出不少实力非凡的大卖家,不可小觑。
除了速卖通,许昌卖家还喜欢在亚马逊平台上卖货,亚马逊上的假发产业也几乎被来自许昌的商家把控。有数据显示,亚马逊100个假发销售店铺,有96个是中国卖家。据统计,“十三五”期间,许昌市发制品跨境电商出口量年均增长超过10%,2020年通过跨境电商实现出口11.2亿美元,与传统渠道对半分。
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许昌国际物流还不发达,只有部分国际快递公司能开展业务,相当一部分通过跨境电商销售的假发数据没有列入统计范围,许昌假发行业的真实出口数额要大得多。
2008年底,望展维作为阿里巴巴国际站许昌负责人被派往许昌,后来他又负责开拓速卖通假发业务,劝说许昌假发从业者在速卖通上卖货,速卖通像淘宝一样,不过是把货物直接卖给海外消费者。望展维发现,家庭小作坊态度热切,纷纷开店,而一些大的代工厂顾虑和经销商抢客户,往往态度冷淡,不得不面临传统贸易的OEM订单缩减。2016年,速卖通平台上共有1500多家线上假发店铺,由许昌假发卖家开设的店铺就有1000个。
一些店铺迅速崛起,成长为令人羡慕的大公司,许昌龙熠、许昌龙祁是其中代表,创始人都是新一代年轻人,借助跨境电商起家,后来又涉足全产业链,补足加工环节。据业内人士估计,跨境电商头部企业年营业额已有上亿美元,现在许昌从事贸易的公司有2000-3000个,其中不少都涉足跨境电商。
渠道变革
此前,中国假发产业无法直接面对国际消费者,中国假发处在比较低级的加工环节。
中国商家收购人发原材料,整理好之后,卖给海外经销商,这些经销商控制了美国市场。后来中国商家开始延伸到加工环节,加工成发帘、头套等产品,还是卖给海外经销商。这些海外经销商控制销售网络,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因为没有自主品牌,只是帮其代工,从事OEM、ODM。
通过线上平台,中国假发企业可以绕开中间商,打破韩国贸易商在美国市场多年来的垄断,直接面对美国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台打造自己的品牌,有望提高品牌附加值。撇开传统渠道假发的高价格,线上消费者则购买得便宜很多,这是驱动消费者到线上消费的主要原因,线下实体店生意逐步冷落,部分没有及时转型跨境电商的假发企业订单开始下降。
2018年6月,申万宏源在一份报告中称,假发行业线上电商的蓬勃发展,节省了由经销商、零售商到杂货店和消费者当中的多个环节,同类产品在网上售价更低,对瑞贝卡在美国的传统经销商渠道造成一定冲击。瑞贝卡董秘胡丽平介绍,电商对传统渠道形成冲击,新进入者无序竞争,用非常低的价格争夺市场,美国的经销商需要调整转型,瑞贝卡给美国公司贴牌,也要跟着调整,调整需要时间。
不过传统渠道也有好处,业务模式相对比较简单,一般是客户先付30%定金,工厂才开始生产,挣加工费,不怎么会出现亏损。
代加工没有成品库存,只有半成品和原材料库存,不少管理比较好的企业可以做到低库存,甚至零库存。跨境电商不同,需要批量备货,由于假发品类多,备货种类也多。客户下订单就要当天发货,想要做大,就要把备货放在美国等前置仓,这样等顾客下单,就可以很快抵达,这就要求企业有很强的预测能力,如果产品滞销,很容易亏损。
“之前完全顺风顺水,我们把订单完成就能赚钱,订单规模都很大,符合我们的特点。现在订单碎片化,应对起来比较困难。”胡丽平介绍。瑞贝卡自2017年四季度起引入专业电商团队,当时在速卖通平台上的交易额还只有10万美元,一年后达到600万美元。不过相对于传统渠道,比例依然太低,去年年报,瑞贝卡表示在专注传统渠道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线下线上”全渠道协同发展,构建全渠道一体化“新零售”平台。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