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松平是上海家乐福一家门店的店员,封控之后,他一直宅在家,就在近期,门店需要复工复产,任松平主动报名,在经过了一系列手续之后,他返回了所在门店。经过六个步骤的手续,和任松平一样的零售人纷纷回到了门店。
在上海抗疫的攻坚阶段,各大零售商都按下了复工复产的“加速键”。家乐福宣布,5月1日位于上海普陀区的家乐福万里店,下午3点正式恢复线下营业,为周边居民提供双线保供服务;大润发奉贤店已恢复线下营业;沃尔玛在上海已有超80%门店恢复线上营业并提供社区团购服务,包括田林店、凌云店、杨行店、松江松汇路店和施湾店;麦德龙上海8家商场均已恢复线上营业。
零售人返岗“六部曲”
和一直以来就留守在门店的店员不同,任松平从4月初上海封控开始,一直在家。
“一家大卖场应该有300名左右的员工,如果要开店,那就要起码150人在岗,但是封控之后,我们很多单店只有10多个人,甚至只有5个人留守,还有一些算是人手‘富足’的门店也就30多人。他们要负荷翻倍的订单量——原本每天450单左右的在线订单,如今每天高达2000多单甚至3000单。”任松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支撑了一段时间后,很多门店员工已经筋疲力尽。
各大零售商为了保供,基本都没有停止线上业务,但鉴于人手不足,所以大多数实体门店从4月以来都是暂停营业的状态。上海市商务委提出复工复产相关要求后,在防范区,符合条件的零售门店经过测评和办理相关手续后,都在陆续恢复营业。
“恢复实体店营业或加强线上业务必须增加人手,否则是无法支撑起门店业务的。我从半个多月之前就开始参与从小区返回门店岗位的事宜。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任松平一直是个非常敬业的员工,在得知返岗消息后,他第一时间报名。
要返回门店上班,不是光靠个人意愿的,还需要有好几个步骤,办妥相关手续。根据任松平对第一财经记者的描述,返岗的员工所住的必须是未涉阳楼,否则不具备返岗资格,这也是为了防疫安全。符合这一条件后,任松平需要完成六大步骤,首先要提供上海市商务委的相关文件,然后是提供保供单位的相关文件,完成这两步后,需要提供单位要求的复工申请书。第四步是完成48小时核酸检测获取证明。第五步则是自己做一次抗原检测并拍照保留结果。最后第六步是与所在小区、街道签订一份承诺书,保证由单位提供之后的吃住并在本轮疫情结束之前不再返回小区。
完成以上六步后,具备出小区返岗资质,任松平近期回到了自己所在的门店。开始了24小时的驻店生活。
早上7点多起床,简单洗漱后,他和其他驻店同事一起吃早饭,然后做抗原检测和消毒等工作。接着根据前一天的订单,把相关货品拉到发货区进行装车和整理。之后继续接订单,安排分拣和出货。
“每天的午饭和晚饭都是10分钟左右吃完,有时候晚上还要开会汇报工作。到了夜间8点甚至10点之后也有货会到,我们继续收货。有一个细节,以前有专门的大仓来存放货物,会把货物放在仓板上,到门店后用液压车卸货是很快的。但是现在为了节省物流运力,货物是直接到门店的,门店承担了大仓的功能,但就需要员工一箱一箱地把货物搬下来。卸货可能就要好几个小时,为了防疫安全,我们工作全程都是穿防护服的。半天时间,防护服就已经湿透了。”虽然很辛苦,但任松平和他的同事们依然在坚持。
卸货完毕之后,并不意味着可以洗漱睡觉,而是开始对账,并准备第二天的发货。
“现在就这点人力,每个人都必须是多面手,从搬运、卸货、分拣、送货、对账到门店管理等都要涉及。其实我申请出小区返岗的时候已经知道肯定很辛苦,但我觉得责无旁贷,作为零售人,这个时候就应该在一线。累但却很有成就感。好多人在朋友圈给我点赞,我发给我的孩子看,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任松平自豪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像任松平这样的零售人还有很多。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家乐福上海徐泾的店长张微,一路从导购员、杂货部助理、科长到被提升为店长。从2月下旬到现在,她已经在岗位上坚持了快60天无休。张微将员工分成三组——后勤保障组,保障员工三餐食宿;安全保障组,清洁消杀,2小时一次;供应保障组,业务接单与套餐保供。在联系了当地镇政府和各小区居委后,建立居委微信群,张微团队每天晚上8点根据采购供应商品情况,第一时间配好多份保供套餐,分发在群内由各居委对社区居民形成套餐需求表。第二天一早9:00前需求数据返回给张微,随后她会安排员工将每份套餐配好后进行打包由各居委会人员来门店外进行提货。
张微的门店,目前驻店员工45人,男女比例基本各占一半,员工年龄在60后到90后区间。根据各大零售商的统计,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人员调配,门店的驻店人员已经从此前的平均仅10人左右上升到了40人左右,有些门店可达50多人。
但也有业者反馈,由于返岗人员必须24小时住在门店,门店要管理食宿和各方安全,单店50个人的承担能力尚可,如果之后要进一步加派人手保障业务恢复,那么人员的食宿安排会比较紧张,且必须保障驻店员工的安全,门店压力不小,也希望可以有进一步的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