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条措施的出台,意味着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城市,上海正凭借自身的营商环境、消费场景、产业基础、品牌及服务业优势,在直播电商领域筑起高地。”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日,上海市商务委发布《关于促进本市直播电商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简称《措施》),支持直播电商主体做大做强,推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直播电商平台,建设若干特色直播电商基地和培育优质MCN机构等18条举措。
其中,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直播电商平台方面,《措施》指出,发挥上海电子商务发展的规模效应和创新示范作用,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直播电商平台,推动国内外头部平台在沪设立功能性总部,培育一批生活服务、工业品、农产品等专业直播电商平台。
“或许相比其他地方早早推出直播电商发展行动方案,上海方案属于姗姗来迟,直到2020年最后一个月才出台《措施》,但这正是谋定而后动的结果。”劳帼龄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上海市直播电商联盟已于今年9月29日成立,旨在探索创新直播电商发展模式,制定行业标准,推动上海直播电商创新规范健康发展。成立短短两个月以来,该联盟已接连推出几场直播,今年10月在第七届国家扶贫日小试“直播电商”牛刀,11月又”启动中联合12家平台推出“11直播月上海制造品牌在线购”。“这些都是上海直播电商的创新尝试。”劳帼龄说。
MCN也是《措施》中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未来,上海将大力培育MCN机构,形成规模集聚效应。MCN是新的网红经济运作模式,根据《措施》,上海鼓励优质MCN机构同各大直播电商平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高网红服务能力和运营能力,带动壮大市场主体。发挥上海产业集聚和品牌资源优势,支持MCN机构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品牌深化合作,培养发展一批优质主播。
在劳帼龄看来,上海直播电商产业不盲目跟风,不炒作虚火,也不是仅把眼光放在主播达人身上,而是紧紧抓住产业需求,促进直播电商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助力上海在线新经济发展,这是上海直播电商的独有特色。
根据《措施》,上海大力发展“直播+生活服务业”、“直播+产业供应链”、“直播+消费扶贫”、“直播+会展活动”、“直播+跨境电商”。其中,“直播+跨境电商”方面,上海鼓励MCN机构和跨境电商企业合作,重点培育具有跨境电商服务能力的MCN机构,支持MCN机构培养精通语言、了解产品和消费习惯的跨境电商主播,通过整合国内外产业链资源,实现进口出口双向流通,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为推动上海直播电商产业发展,《措施》从强化平台规范管理、优化包容审慎监管、推动行业自律发展、构建人才支撑体系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其中,在优化包容审慎监管,上海市商务委会同相关部门研究推进监管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健全纠错容错机制,根据直播电商行业实际情况,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方面,上海市商务委会将推荐直播人才纳入人才工作重点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目录,对行业带动作用明显、影响力强的直播电商企业,优先向商务部推荐参评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同时,鼓励各区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因地制宜出台区域支持直播电商发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