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脚下塌陷地"借光生金"
时间:2023-11-30 17:13:07来自:新华社(新媒体)字号:T  T

新华社济南11月29日电初冬时节,走进山东泰安肥城市湖屯镇小中泉村“天合40兆瓦渔光互补”项目建设现场,波光粼粼的水面与一排排深蓝色光伏板相映生辉。

国家电网肥城市供电公司施工项目经理武鹏介绍,“渔光互补”是指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利用太阳能发电,下方水域发展特色养殖,使水域空间得到全方位立体利用。

如今,湖屯镇利用塌陷地、坑塘水面发展“渔光互补”项目,形成“水下渔业养殖、水面光伏电站”的新模式。

位于泰山脚下的肥城,曾因煤而兴,北部矿区采煤形成的塌陷地一度成为发展的“包袱”。为唤醒沉睡资源,肥城市坚持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充分统筹采煤塌陷地、荒山荒坡、水面等可利用资源,发展光伏发电等绿色低碳项目,走出一条绿色致富之路。

在位于肥城市石横镇东部塌陷区的天合150兆瓦“农光+渔光”互补项目,占地200亩的现代农业大棚即将完工。

“目前,钢架蔬菜大棚已建设49个,准备种植羊肚菌,届时这里将成为泰安市的羊肚菌种植生产基地。”石横镇镇长王启勇说,项目完成后能解决100人的就业问题。

老城街道部分区域位于肥城煤田范围内,境内曾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形成了近万亩的采煤塌陷地。

记者在位于老城街道的华电肥城采煤沉陷区“智慧农业+”200兆瓦光伏示范项目看到,一期已并网发电。据了解,这个项目全部建成投运后,年可发电3亿度,替代标煤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8万吨,带动8个村1200余人就业,村集体年增收400万元。

“按照‘光伏+智慧农业’绿色理念,围绕农光互馈互补、生态环境修复、产业融合发展、土地高效利用等领域,放大项目综合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力争让采煤沉陷区重现光彩。”老城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宜强说。

业内人士认为,肥城创新探索“光伏+”发展新路径,不仅唤醒了当地沉睡的塌陷地,同时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肥城市绿色电力装机总量将达到1500兆瓦以上,预计年发电量18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59.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2万吨。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