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频袭"粮食生产,多手段构建综合减灾体系
时间:2023-10-16 19:41:26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当前正值“三秋”生产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秋粮收获近六成。

今年以来,我国天气呈现明显的异常特征,自然灾害形势复杂严峻,1-3月西南地区冬春连旱,夏收时节河南等粮食主产区遭受罕见“烂场雨”,进入“七下八上”之后又相继遭受“杜苏芮”超强台风、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松辽流域严重汛情等重大灾害。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夏粮和早稻实现丰收,各地秋粮收获也在有序进行。

整体来看,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形势如何?如何进一步增强粮食生产防灾减灾能力?未来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要如何着力?

今年粮食生产形势良好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秋粮已收获58.6%,部分省份比如山东的秋粮收获已过八成。目前看,今年的秋粮丰收形势良好,而这是在今年以来,我国遭受较为明显天气异常特征的情况下取得的。

“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极端、异常天气气候往往会带来负面影响。”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许小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我国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显著的区域,气候变化也导致我国极端气象灾害事件增多。从我国农业总体情况来看,许小峰表示,干旱少雨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更大一些,雨水多的年份利于粮食丰收。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同作物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湿度和雨水的要求各不相同。

日前应急管理部发布前三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今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形势复杂严峻,以洪涝、干旱、台风、风雹和地质灾害为主,低温冷冻和雪灾、地震、沙尘暴、森林草原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农作物受灾面积9714.8千公顷。

1-9月我国出现了35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夏收季节黄淮海地区遭遇多年不遇的“烂场雨”,7月底至8月上旬,华北、东北相继出现极端暴雨天气,黑龙江、吉林部分农田受淹。不仅如此,西南地区冬春连旱、华北和东北局部夏旱、西北地区伏秋旱相继发生。5月底至7月,华北、黄淮等地连续出现8次高温天气过程,多地高温突破历史极值,对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夏粮和早稻仍实现丰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夏粮产量2923亿斤,产量稳中略减,居历史第二高位,仍是丰收季。同样丰收的还有早稻,今年早稻产量566.7亿斤,较2022年增长0.8%。

全年粮食产量分三季,夏粮、早稻和秋粮,其中秋粮约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4,是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关键。

“综合分析,今年秋粮已具备了丰收的良好基础。总体看,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形势良好。”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晓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王晓君进一步指出,从播种面积来看,今年秋粮面积达13.1亿亩,比上年增加700万亩左右,其中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1300万亩,大豆面积小幅增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万亩,比上年增加500万亩。

从苗情长势来看,今年秋粮温、光、水相对比较匹配,苗情长势也是近年来比较好的年份。

构建国家粮食综合减灾风险管控体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高发频发将是我国粮食生产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农业减灾防灾,近两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相关内容单列,作为“三农”工作年度重点任务加以推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旱涝灾害防御和农业生产防灾救灾、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等方面着力,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未来粮食生产防灾减灾能力应如何提升?对此,王晓君认为,应重点关注三方面内容。

一是不断改善粮食生产的物质条件,增强抵御灾害的能力。包括推进平原洼地治理,完善农田除涝体系,通过加强农田设施防护,强化种子、农机、化肥等防灾减灾物资储备等手段,提升粮食生产防灾减灾能力。另外,要提升气象服务农业的能力,运用遥感监测手段适时对洪涝、旱灾、低温冷害等灾害进行预警,及时对灾害发生面积、发生程度、作物受损情况进行监测分析。

二是建议尽快构建国家粮食综合减灾风险管控体系。要树立“防大灾、减大灾,减灾就是增收”的科学理念,系统的研究高温、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和机理,从制度建设、技术储备、科技创新等方面全面推进粮食产业防灾、减灾、抗灾和救灾体系建设。组织编制粮食产业减灾规划,研制面向粮食生产实际,有效减轻干旱、洪涝、低温、风雹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实用技术,完善各类重大粮食生产灾害的应急预案。

三是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农业大灾风险防范基金,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农业大灾风险基金中安排部分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发生农业大灾时,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向中央农业大灾风险基金提出申请,大灾风险基金应当有部分资金可直接用于对受灾农户的赔付、农业灾害的复工复产建设投入等,重点用于保护种粮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增产预期。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霞认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户培训也是需要关注的内容。

赵霞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