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广东,金融赋能!2023年度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案例征集今起申报广东两会访谈|省政协委员、省林业局局长陈俊光:实施“六大行动”为“绿美广东”提供生态支撑广东两会热词|“绿美广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打造美丽中国“广东样板”
“绿美”正成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题眼。
2月13日,广东在全省范围内联动开展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据悉,本次义务植树活动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在全省各市、县(市、区)共设植树点2453个,参与植树人数超19万人,共植树超100万株。
高质量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要求林业建设同时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林业碳汇,则是林业与碳汇经济价值的有机结合点。目前,我国碳抵消机制中共有六个机制包含林业碳汇方向,其中一个便是广东省碳普惠核证减排量(PHCER)。
这意味着,在广东省碳普惠试点地区,通过科学造林护林以增加绿色碳汇等低碳行为产生的减排量,被允许接入碳交易市场。
在以往,林场的林权能抵押贷款;而现在,林场的“空气”能换钱。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林业碳汇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累计成交503.73万吨,成交金额1.15亿元。广东碳交易市场的平稳运行也孕育了金融创新,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林业碳汇+保险+贷款等金融创新产品,正在为林业产业注入金融活水,增添新的动能。
可以预见,广东碳市场配套机制的日渐完善将推动植树造林护林、碳汇交易、信贷投入的正向循环。而如何用好林业碳普惠机制,助力林业生态建设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也将成为绿色金融继续探索的方向。
植树造林与碳汇交易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机制。
不同于隶属自然科学范畴的森林碳汇,林业碳汇侧重其社会特性,强调人的参与,与碳汇交易结合。
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交易产品,主要包括碳配额和碳减排量两大类。其中,碳减排量绝大部分来自国家发改委签发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通过开发林业碳汇CCER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签发的经核证的减排量,就可通过中国碳交易试点交易所进行自由买卖。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截至目前,我国碳抵消机制中共有六个机制包含林业碳汇方向,其中一个便是广东省碳普惠核证减排量(PHCER)。
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2015年,广东省发改委发布《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包括广州、韶关在内的6个地市为碳普惠试点地区。2017年,省发改委发布《关于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管理的暂行办法》,正式将PHCER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补充机制,也即广东省纳入碳普惠制试点地区相关企业或个人,通过自愿参与实施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绿色碳汇等低碳行为产生的减排量,被正式允许接入碳交易市场。
2019年,广州市依托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选取花都区梯面林场试点开发公益林碳普惠项目。花都区梯面林场权属范围内1800多公顷生态公益林2011-2014年间产生的林业碳普惠核证减排量13319吨经公开竞价,最终以17.06元/吨价格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成交。该项目成为广州市首个成功交易的林业碳普惠项目,由此也拉开了广东省林业碳汇参与碳市场交易的序幕。
广州花都项目成功落地后,广东省碳普惠制作为国内首个碳普惠自愿减排机制创新成果,在全国多个省市复制推广。韶关作为省内林业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当地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广下,成为广东省碳普惠制启动以来落地林业碳汇碳普惠项目最多的地市之一。
以韶关翁源县龙仙镇青云村为例,该村书记李灵杰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2020年,青云村将其所辖属3.4万亩的林地15-18年的碳减排量申请登记,并于2021年3月成功在广碳所进行交易。该项目按成交量60,898吨,每吨成交价37.51元计算,成交的金额是228.43万元。该笔收益随后发放至村集体及19个村小组账户。李灵杰向记者算了一笔账,该村权属的林地每年能获得林业补贴超过180万元,按全村约3500的人口折算,加上此次碳汇交易的收益,2021年该村人均增收超过1166元。
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林业碳汇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累计成交503.73万吨,成交金额1.15亿元。
2022年5月,为进一步规范碳普惠管理和交易,完善广东省碳普惠自愿减排机制,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正式发布了《广东省碳普惠交易管理办法》,并随后于2022年8月公布了修订后的《广东省林业碳汇碳普惠方法学》(以下简称“《方法学》”)等5个方法学,林业碳汇的核算也有了更明确的方法学依据。
根据上述《方法学》,林场的面积、树种、树龄、朝向等都是林业碳汇测算因子。比如,纳入方法学的项目地块适用的林地类型为乔木林和疏林,不适用的林种类型为薪炭林、短周期速生丰产林、工业用原料林,如桉树、相思等树种;从树种看,阔叶类树种碳汇量较多,落叶松较少;从区域上看,南方地区如广东省的碳汇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