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今年早稻播种面积及产量“双降”
时间:2018-09-13 17:25:31来自:上证报APP字号:T  T

上证报讯国家统计局8月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4791千公顷(7187万亩),比2017年减少350千公顷(525万亩),下降6.8%。全国早稻单位面积产量5967公斤/公顷(398公斤/亩),比2017年增加157公斤/公顷(10公斤/亩),增长2.7%。全国早稻总产量2859万吨(572亿斤),比2017年减产128万吨(26亿斤),下降4.3%。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首席统计师侯锐分析称,早稻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三方面。一是农民主动进行结构调整。由于早稻单产低,品质较差,价格也比中稻低,加之“双抢”劳动强度大,导致农民种植早稻的积极性不强,部分农户选择“双季稻改单季稻”或“水田改旱田”,改种大豆等作物。二是早稻播种移栽期间,广东、广西降雨量比正常年景偏少,气温偏高,灌溉条件偏差,插秧用水不足,局部地区将早稻田改为中稻或其他作物。三是部分地区休耕轮作面积增加,减少早稻种植。

此外,侯锐表示,早稻单产增加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早稻育秧移栽期间,除局部地区受旱用水不足外,江南、华南大部地区以晴为主,热量充足、无明显低温阴雨和寡照天气,保证了早稻育秧、移栽和苗期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早稻个体发育较好。二是拔节抽穗期间,产区大部分时段温度适宜、日照充足,温高雨少有利于早稻晒田控蘖以及扬花授粉,提高稻穗结实率。三是灌浆收获期间,早稻产区晴天多,大部时段光热正常,日照充足,有利于早稻灌浆、成熟、收割以及晾晒。

侯锐还认为,今年早稻播种面积和产量虽然有所减少,但这是主动调整种植结构的结果,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成果,是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表现。2018年早稻产量虽然有所减少,但由于早稻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比重较低,加之稻谷库存较多,对国家粮食供给影响是十分有限的。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