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完善的供应链、低人工成本以及成熟的生产工艺优势,我国家居出口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迅速成长。时至今日,我国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家居生产国和出口国,期间诞生了不少以出口为主要业务的家居企业,沙发、床垫、办公家居等为出口核心品类。
2019年,美国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涉及诸多家居产品。受此影响,家居企业开启了从产品出海到产能出海的转变,以供应链外迁应对高关税。
近年来,不少中国家居企业在距离美国更近的墨西哥建厂。生产PVC地板的爱丽家居投资建设墨西哥生产基地;顾家家居2022年在墨西哥蒙特雷投资建设生产基地;敏华控股也在2022年时在墨西哥设厂……借此,家居企业得以绕道墨西哥进入美国市场,降低关税成本。
有研究报告指出,当前很多中国家居企业进驻了墨西哥,随着这些企业进一步站稳脚跟,将来会有越来越多为他们供货的零部件制造商在附近建厂,预计未来中国家居企业的整个“生态系统”将向墨西哥转移。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当前家居行业的产能出海,原材料仍需依赖国内,海外工厂的产能也多以满足北美市场为核心诉求,更多市场则仍可以国内产能覆盖。中国财政学会会长、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在谈及产业转移时曾指出,当前国际产业链的重构在逐步进行,各国企业产业链的国际化布局首先考虑效率和效益,一些企业转移到东南亚或者是中美洲,主要是考虑比较利益和接近市场,“这是必然的,不必过虑”。
从越南到墨西哥
2019年以来,美国对中国几乎所有家居类别征收高达25%的关税,其中床垫还需承担反倾销关税。这一期间中国外贸家居产业开始向东南亚转移。
据华泰证券报告,2018年前,仅有乐歌股份于越南,梦百合于塞尔维亚、西班牙建有生产基地;2018年起,不完全统计共有17个海外项目落地或处于筹建状态,各企业建厂节奏显著提速。
2018年,敏华控股的越南生产基地开工,2019年8月正式投产;2019年,梦百合在泰国的生产基地投产并于次年4月满产;2019年,匠心家居的越南生产基地开工,并于这一年第四季度投产;麒盛科技的越南生产基地也开工于2019年,同年年底投产。
越南对美国的家居供应量也同步大幅提升。北京大学社会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枝煌、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陈尧在一篇题为《中国产业对外转移的基本特征、主要问题及提升策略》的论文中披露,据越南官方统计,1/3的外商投资家居企业是从中国迁来的。2021年,尽管越南受疫情影响,经历了长达数月的封控,但木制品及家居出口价值仍高达145亿美元,同比增长17.2%。
以沙发为主要产品的匠心家居在2022年年报中披露,其生产的家具类产品的生产以东南亚(越南)为主,自2019年下半年至今,其全资控股的匠心越南完成了所有出口美国、加拿大的家具类产品的生产,合理规避、降低了关税、反倾销税及反补贴税的税负。
但好景不长,2020年3月,美国也开始对包括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塞尔维亚、泰国、土耳其和越南等在内的7个国家进行床垫反倾销调查。一年之后的2021年3月,美国商务部正式公布了针对上述7国的反倾销税率,整体范围在2.22%-763.28%,其中马来西亚的税率近43%,越南的税率则高达114.92%-668.38%。
差不多同期,加拿大也宣布对进口自中国和越南的软垫家具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其中,对中国的28家企业征收最低20.65%,最高206.36%的反倾销税;对所有越南出口企业也统一征收89.77%的关税。
家居企业不得不再次调整战线。据华泰证券,顾家家居的墨西哥生产基地于2022年上半年开工,“马来西亚床垫工厂已经完善产业布局,反倾销后产能转移至墨西哥”;梦百合、顾家等企业在越南的工厂也受到波及。
尽管麒盛科技销往美国的产品主要为床架,并不涉及反倾销等高额关税,但继越南平阳设立厂房后,2021年,麒盛科技还是决定在启动墨西哥制造中心。记者从该公司内部人士处了解到,此举主要是考虑到为客户节约成本,“他们现在要交25%的关税,而从墨西哥过去不需要。”
与对中国商品征收超高的关税相比,美国与墨西哥之间的贸易壁垒几乎不存在。墨西哥凭借区位运输优势以及“美墨加自由贸易协议”下的交易优势正成为我国家居企业海外建厂新热点地区。
成本更高了
墨西哥是全球拥有自由贸易协定最多的国家之一。早在1992年,美国就与墨西哥、加拿大签订了取消关税和贸易限制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2020年生效的“美墨加协定”让许多从墨西哥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的产品可享受极低关税。
此外,墨西哥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偏低。据华泰证券数据,2021年,东南亚各国及墨西哥月度最低工资标准普遍低于我国,其中我国为402美元,而墨西哥、越南分别为256美元、202美元,人力成本优势突出。
低关税、低人力成本不断产生诱惑的同时,外界不利因素再增加一则。受到疫情影响,2021年,由于全球海运供需失衡、部分国家港口拥堵或关闭等原因,中国出口企业海运成本不断攀升,成为压制2021年出口产业链盈利的核心变量之一。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更多企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