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12日,保时捷发布2023财年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2023年保时捷集团营业收入为405亿欧元,同比增长7.7%;销售利率为73亿欧元,同比增长7.6%;汽车业务净现金流增长2.8%至40亿欧元。“尽管全球供应链受到干扰,通货膨胀明显,数字化、产品、创新项目以及品牌体验方面的投资也显著提升,但集团的销售回报率仍稳定保持在18.0%。”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副主席兼成员、负责财务与信息技术的麦思格(LutzMeschke)表示:“我们的强劲业绩得益于市场对保时捷卓越产品的高涨需求,以及我们对自身严格的成本控制。”
同期,保时捷全球共计交付320221辆新车,同比增长3.3%。在细分市场方面,2023财年保时捷在德国本土市场共交付32430辆,同比增长10%;北美市场共交付86059辆,同比增长9%;欧洲市场(除德国外)共交付70229辆,同比增长12%;在海外及其他新兴市场,共交付52220辆,同比增长16%。
值得注意的是,在保时捷全球总交付量增速明显放缓的背后,是中国市场的日渐衰退。2023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共计交付79283辆新车,同比下滑15%,也是同期交付量出现下滑的唯一市场。
中国市场“滑铁卢”
然而,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失速从2022财年起便有了明显迹象。作为保时捷独立IPO后的首份业绩报告,2022年财报称得上是一份出色的答卷,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即当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仅交付了93286辆新车,同比下滑2%,这是保时捷自2001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首次出现交付量下滑,也是同期交付量出现下滑的唯一市场。尽管如此,2022财年保时捷中国仍然贡献了全球超3成的销量,并且第8年蝉联保时捷最大单一市场。
但是从2023年一季度开始,保时捷中国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累计销量增速便一路走跌。直到第三季度,保时捷中国市场累计销量同比不增反降,在其他市场呈双位数增长的态势下,中国市场成为唯一逆势下滑的市场,2023年前三季度在中国市场交付量仅为6.07万辆,同比下降12%,8年以来首次不敌北美市场,摘下保时捷最大单一市场的头衔。
颓势仍在继续,2023财年中国市场对保时捷全球销量的贡献率已不足1/4,不但被北美市场进一步拉开明显差距,欧洲市场(除德国外)也在步步紧逼。随着电动化、智能化在中国市场逐渐进入内卷阶段,保时捷仍然面临着挑战。有业内分析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保时捷作为超豪华品牌地位较为稳固,但电车竞争力方面有所欠缺。
电动化转型错失良机放眼全球,就如同所有豪华汽车品牌一样,节节攀升的总营收背后隐藏的依然是豪华品牌们电动车型的缺失或者乏力。诚然,相比于奔驰EQS可怜的销量或者法拉利们电动车型的“白卷”,背靠大众集团的保时捷早在2019年就推出了纯电车型Taycan并大获成功,但是已经问世五年的Taycan正在丧失魔力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保时捷电动化转型更进一步的瓶颈无疑是电动车型的缺乏。
不过,意识到问题的保时捷在今年开年便开启了新产品的猛烈攻势。1月25日,继Taycan之后,保时捷正式发布全新纯电动Macan,是基于大众PPE平台打造的保时捷第二款电动车型。跳票接近3年的纯电动Macan,曾因大众软件子公司CARIAD研发的E31.2架构无法及时交付而迟迟难产。保时捷全球首席执行官奥博穆表示,纯电动Macan的亮点在于性能、驾舱和设计,该车型将于今年下半年上市交付。
3月11日,保时捷新款Taycan在上海保时捷体验中心全球首发。官方介绍,新款Taycan功率更大,续航里程更长,加速更快,充电过程更短且更稳定,并称之为“有史以来最具活力的Taycan”,将于今年春季上市交付。
“2024年将是保时捷的产品大年,新车型的数量将超过以往任何一年。”奥博穆表示,保时捷计划今年向市场推出不少于四款全新或大幅改款的车型产品。去年底,专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Panamera迎来第三代改款,并为中国市场提供三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911则将于今年初夏推出中期改款,包括高性能的混合动力车型。
据保时捷方面透露,718计划将于20年代中期推出纯电版。紧随其后的将是纯电版Cayenne。保时捷还计划通过一款定位于Cayenne之上的纯电动SUV来扩展其产品组合。这款全新车型将基于保时捷SSPSport平台打造,并于莱比锡工厂进行生产制造。2030年,保时捷力争达成80%以上销售新车为纯电车型的目标。
尽管保时捷全球加快了电动化转型的速度,但在通过新能源“弯道超车”的中国市场,保时捷依然如履薄冰。姗姗来迟的全新纯电动Macan和新款Taycan到来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经历着最为激烈的淘汰赛。当这场产业革命在中国已然进入到下半场时,当下所有的外资品牌,都面临特斯拉和本土造车新势力的挑战,尤其是在智能化方面的挑战更大。从纯电Macan和Taycan的智能化功能来看,几乎没有任何优势,缺乏技术创新和突破。
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柯时迈也曾坦言,很难预料保时捷电动化转型的步伐是否能追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内卷”。不过他也指出,不会盲从地把市面上所有的领先技术都放到保时捷的车上,因为保时捷最关注的还是驾驶者本身。“保时捷的跑车在斯图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