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再易主,深圳大幅超车,还有这些城市在踩油门
时间:2024-03-08 19:19:01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2023年各地新能源汽车产量陆续公布,深圳首次登上全国第一的宝座,上海、西安分列二三位。

由此,最近三年的“新能源汽车第一城”三度易主,2021年、2022年分别为西安、上海。

以上三强之外,合肥、长沙、广州、重庆、柳州等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表现突出。按照各地规划目标和发展态势,未来数年,更多城市有望跻身新能源汽车产量“百万+”行列,成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新型“汽车城市”。

三强各有长短

最近3年,新能源汽车的冠军之争,基本在上海、深圳、西安三个城市之间展开。2021年,上海以63.2万辆的成绩遥遥领先,比同期深圳(29.95万辆)和西安(26.9万辆)的总和还要多。2022年,西安异军突起,以101.52万辆险胜上海(98.86万辆),深圳则只有87.47万辆。

2023年,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5%至128.68万辆,西安则不升反降至98.38万辆。深圳市官方尚未公布具体产量,但根据该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104.2%),可以测算其全年产量约为178.6万辆,超出第二名上海约50万辆。

去年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为944.3万辆,这三座城市的产量之和占到全国的四成以上。

过去3年,深圳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均超过100%。相比之下,西安从前两年的3倍、2倍增速,骤降至去年的负增长(西安市统计局公布数据为增长25.9%,或为统计口径差异所致);上海在2021年也录得160%的增速,2022年降至57%,去年进一步降至35%。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分析,深圳的优势是拥有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从供给侧来看,深圳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形成了以比亚迪为链主的“三电”“三智”产业链条,以及充电桩等配套产业。目前深圳拥有2.4万家新能源和数字能源企业,以及比亚迪在坪山区和深汕合作区百万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从需求侧来看,深圳是最早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动电动化的城市,不仅实现了公共汽车、出租车和网约车的全面电动化,乘用车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位居全国城市前列,2023年渗透率达67.9%。

不过,韦福雷也指出,深圳的传统汽车产业基础薄弱,整车企业比亚迪一家独大,这是该市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初期不得不面对的短板。

至于上海,韦福雷在采访中分析,该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依托特斯拉超级工厂的贡献,还有上汽等整车企业,聚集了博世、大陆等上千家零部件企业,并且背靠整个长三角的汽车产业生态,具有完备的产业基础。目前上海也在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在国内保持领先。

“上海的汽车整车龙头企业以外企和国企为主,民营企业较少。为了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应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韦福雷说。

在韦福雷看来,西安已形成以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拥有比亚迪、吉利等整车龙头企业。短板则是创新研发能力不足、汽车产业集群不强、配套率低。

三强均在继续发力。根据《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到2025年,深圳市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超200万辆,汽车产业工业产值达到万亿元规模。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比亚迪深圳超级工厂一期已投产,二期正在建设,两期工厂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超1000亿元。接下来两年,深圳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还将大幅释放。

冠军宝座还没坐热就被挤下去的西安,则意识到不能过度倚重总部远在深圳的比亚迪——2022年让西安揽下头名的101.52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99.5万辆由比亚迪西安工厂生产。2023年,陕西省工信厅牵头组织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负责人组建了汽车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先后赴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精准招商16次,促成落地项目10余个,还有20余个项目在洽谈中,拟投资金额达50余亿元。

而根据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上海要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如今产量目标提前两年就超额达成,给了上海追求更高目标的充足信心。作为国内聚集最多新能源汽车领域上市企业的城市(43家),上海将向新科冠军深圳发起强力挑战。

多城群起追赶

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堪称近十来年中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取得的最亮眼成绩之一。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900万辆,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比重超过60%。伴随这一过程,国内多个城市“押注”新能源赛道,竞争方兴未艾。除了前述头部三强,合肥、长沙、广州、重庆、柳州等城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已崭露头角,对三强形成群起追赶之势。

合肥是追赶军团中的领跑者。该市汇集了江淮汽车、大众安徽、蔚来、比亚迪、长安等6家整车生产基地,集聚上下游企业500多家,2023年汽车总产量达13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4万辆,距离第三名西安仅差24万辆左右。合肥市明确提出了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的愿景,力争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20万辆。

近几年,长沙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