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假期刚结束,有新能源车企立马开“卷”,有的则敲响“警钟”。
2月19日,“一哥”比亚迪火速打响价格战“第一枪”,其官方微博宣布秦PLUS荣耀版正式上市,价格“杀”入7万元区间,并直言“7.98万元的比亚迪让燃油车慌了”。
不仅是比亚迪,去年表现抢眼的理想同日官宣,3月1日将发布预热已久的MEGA和L系列新款车型。而在一天前,吉利和小鹏在公开信中不约而同提到,“2024年将迎来更为激烈的车市竞争”。
不难看出,“车圈即将面临惨烈竞争”已经成为行业共识,而这种竞争将会贯穿整个2024年。
开年“上新”、“卷”价格
春节假期期间,市场传出比亚迪王朝系列秦PLUS将会推出新配置荣耀版,新车在原有车型基础上再降价一万,价格下探至7.98万元起。而秦PLUS的姊妹车型——海洋系列的驱逐舰05,也将推出荣耀版,售价同样为7.98万元起。
市场此前预测上述车型将在2月底上市。然而,比亚迪在2月19日便实施“突袭”。
比亚迪汽车官博当日宣布,秦PLUS荣耀版正式上市,其中DM-i版本5款车型,价格在7.98万元-12.58万元;EV版本5款车型,价格在10.98万元-13.98万元。
同时,姊妹车型驱逐舰05的荣耀版同样以7.98万起的价格上市。比亚迪官方微博上还出现“电比油低”“7.98万的比亚迪让燃油车慌了”此类字眼,将压力推向一众燃油车品牌。
实际上,在2023年年初,秦PLUS冠军版便将售价降到10万元以内,开启了贯穿全年的价格大战。而进入2023年下半年,秦PLUS又官降1万元,起售价降至8.98万元。
凭借着“油电同价”的插混车型,比亚迪将诸多合资品牌燃油车型甩至身后。2023年比亚迪秦系列车型销量达到48万辆,远超36.8万辆的轩逸。
而如今,秦PLUS荣耀版又要将价格下探至7万元区间。在市场看来,这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实际上,就在2月18日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发言中直言,“新能源汽车发展只会越跑越快,不会给我们停下来、慢下来、喘口气的机会。”他认为,汽车电动化将进一步深入,预计今年单月渗透率会超过50%。
而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仅次于比亚迪的理想同日也官宣,在3月1日举办2024春季发布会,将带来预热已久的首款MPV车型——理想MEGA。同时,其2024款理想L系列车型也将会推出。
理想此前在MEGA车型身上可谓下足功夫,以博取市场关注。在2023年广州车展期间,MEGA首次对公众展示。由于其采用“高铁风格”的整车设计,该车发布之后拥较高关注度。另外,包括“800V平台”“5C麒麟电池”等元素配置也汇于一身。
此前理想已经宣布2024年将对理想L系列车型进行配置的更新,2024款车型将在3月发布并开启交付。而理想也将2024年的交付目标定在了80万辆这一数字上。
迎接“血海”竞争第一年
不同于比亚迪开年“卷”价格和理想的官宣“上新”,另有车企开年便敲响“警钟”。
就在新年开工的首日(2月18日),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和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分别发布面向全体员工的开工信。
根据两份公开信内容,何小鹏和淦家阅均认为,2024年将迎来更为激烈的车市竞争。比如何小鹏表示,今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也就是淘汰赛的第一年;淦家阅也在开工信中指出,2024年将卷价格、卷产品、卷服务、卷流量,将是一个“最卷”的年。
事实上,“车圈内卷”早已成为业内共识。早在去年8月底,王传福便喊出,“未来3至5年,车市整体或不同细分市场会持续开打价格战。”在他看来,当下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车企在未来3至5年如果没冲上去,就没机会了。
因此,车企今年如何应对日益内卷的现状,最为市场所关注。何小鹏在开工信中提到,2024年,小鹏汽车的销量目标为28万辆,较2023年实现翻倍增长(2023年销量为14.1万辆,仅完成全年目标七成)。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小鹏汽车今年计划在30万元级别和15万元级别的平台上,均发布首款车型,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而上述15万元级平台的首款车型,是小鹏汽车与滴滴合作的代号为“MONA”品牌的首款车;30万元级平台的首款车,或为代号“F57”的轿车。
“(这两款新车)是补齐小鹏汽车在10万-40万元级别布局的两块重要基石。未来三年内,小鹏汽车规划的新品或改款车型将达到近30款。”何小鹏在内部开工信中称。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汽车和吉利不约而同提到AI领域的战略规划。其中,何小鹏表示,智能化依然将是小鹏汽车的战略重心,其2024年度“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预计达到35亿元。“希望在今年实现全国范围内点到点智能驾驶,即让智驾功能在胡同、停车场以及内部道路等极限场景运行。”
而在吉利的开工信中,该公司称,汽车作为移动智能终端,用户的智能体验一定是这个时代需要的高价值。“AI将成为智能汽车的分水岭,没有AI的只是出行工具,具备AI的才是智能伙伴。”在今年1月份,吉利汽车曾发布了“星睿AI大模型”。
海外寻求增量来源
面对日益内卷的国内市场,车企在新的一年中也在积极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