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身的人形机器人在空中翻转一周稳稳落地,缓缓而优雅地起身,在外行看来这是一机器人完成了后空翻,但在业内来看这是电驱机器人的重大突破。
不久前这个视频从外网火到了国内,上一次因后空翻引起关注的还是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Atlas,不过Atlas用的是爆发力更强的液压系统,相较而言,电驱性价比更高,但运动能力则一直是其短板,这次由电驱机器人完成的后空翻是全球首次。
电驱机器人的研发团队来自一家初创公司MagicLab,其研发负责人CharlesYule从事机器人行业近8年。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Charles感慨,在前几年做机器人时,一度做得很绝望,但现在人形机器人迎来了诸多技术突破,“可以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形机器人的火从2023年烧到了2024年,众多初创公司纷纷成立,融资消息不断,老玩家优必选成功上市,海外公司相继发布新一代产品。有业内人士认为,2024会是机器人的元年,机器人或在今年迎来小规模落地,但如果期待出现一个很快的爆发大概率会失望,成本还是一个巨大的瓶颈。
走出低谷期
“现在做人形机器人应该是到了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时间点了。”优必选CTO熊友军对第一财经表示,这几年更多的企业进来之后,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创新和进步。
早在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时,人形机器人的火就已初见端倪。在具身通用人工智能的论坛,一位嘉宾身旁围着十几二十个投资人扫码约时间,这一年马斯克和黄仁勋都在押注具身智能,认为其是下一个AI浪潮。“所有投资人都觉得,已经没投到大模型,不能再没投到具身了。”彼时英诺天使基金管理合伙人王晟说。
2023年底,许多投资人在谈到投资赛道时都会提及机器人。高瓴创始合伙人李良就提到,2023年一个让人兴奋的项目是从孵化就开始支持的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从2022年开始找团队,到和团队共同寻找和产业的结合场景,2023年8月做了新品发布,“他们的第一个原型产品能自己独立走上台,看到的一刻我是非常欣喜的。”
2023年8月,智元机器人公布了一款名为“远征A1”的人形机器人,而被称为“华为天才少年”的彭志辉、B站硬核科技UP主稚晖君担任智元CTO和首席架构师,这家公司吸引了包括高瓴创投在内的众多知名投资方,目前估值已超10亿美元。
除了初创公司,行业老玩家纷纷融资、上市。2023年7月,达闼机器人宣布获得超10亿元C轮融资,2023年底,“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成功上市,市值近400亿港元。年底特斯拉发布了第二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Gen2,给行业再添了一把火。
2024开年,行业的“火”更旺了。月初,斯坦福团队发布的炒菜机器人MobileALOHA做的满汉全席刷屏全网,几乎同时,谷歌DeepMind也发布了自己的机器人模型RoboticsTransformer升级版。到月中,马斯克晒特斯拉Optimus叠衣服引发围观。临近月底,MagicLab发布的电驱机器人后空翻视频再次引发讨论,发布后观看量超100万。
但在更早前,机器人行业有过一个低谷期。
Charles在机器人行业待了近8年,“最开始做这个的时候,我们当时做了很久,但做得会比较绝望,没看到最终商业化落地的点在哪里。”2019年到2021年大概是属于机器人行业的低谷期,这期间倒下的团队不少,大多默默无闻就消失了。
同样,熊友军对第一财经表示,2012年成立优必选的时候大家是抱着一腔热血的,预测也相对比较乐观,但进来后发现有很多困难,如产业链不成熟、融资也比较艰难,“优必选曾经历过很多的挫折,和整个行业一样面临起起伏伏。”
虽然现在机器人行业迎来春天,但Charles认为,行业比自己的预期仍慢许多,在2016年他曾认为行业会在4年后迎来落地,但距离这个预测目前已延迟了三年,其中原因一方面是硬件的发展受产业链制约,硬件标准化是一直没迈过去的槛,另一方面技术和方案会需要比较久的一些摸索。
“过去这一年我觉得是百花齐放的一年,有很多人涌入进来,然后有很多人也看到了未来的曙光。”Charles认为,从2023年到现在,很多人都非常关注这个行业,不仅仅是投资人,很多行业外的人对目前方向和赛道都非常关心,这个行业的知识扩散得也很快,整体行业的水平提高了很多,包括在供应链以及人才的供给上。
“人形机器人现在迎来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机。”熊友军认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总体上,机器人是板凳要坐10年冷的行业,不仅在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要能长期坚持。
“ChatGPT是氢弹”
达闼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晓庆认为,对于人形机器人,2022年和2023年一个很大的变化是,“2022年大家还是怀疑性的,倾向于相信,但还是怀疑,大家都问是什么时候,我相信这是未来,但是这个未来好像挺远。但是现在大家都生怕晚了,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了。”
总结过去一年,黄晓庆认为,机器人行业有三个里程碑式的突破。一是人工智能终于做到接近人类的水平,ChatGPT是伟大的突破。其次是,在全球看到如星星之火般各类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的出现,形成了人形机器人开发的浪潮。第三是2023年11月工信部的指导意见,是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