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群智咨询称,进入2024年后,由于全球经济仍处于弱恢复阶段,在芯片和产能不再成为决定汽车销量的因素之后,汽车市场将呈现长期缓慢复苏的态势,而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渗透将成为影响行业格局变化的关键。中国内地市场作为全球新能源渗透率最高的市场,不论是竞争环境的激烈程度还是技术升级趋势都注定将引领全球,也因此成为竞争红海区域。在此期间不论是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还是传统车企,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智能驾驶”和“全球化”是车企实现长期经营和品牌成功的要点,即持续布局高阶智能驾驶技术,面向全球市场发力将是未来成功的关键。
全球篇:芯片瓶颈不在,通胀落底下汽车产业走向良性局面
纵观2023,全球汽车产业如计划般从沉睡中苏醒,芯片供应、行业竞争等分别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发力,促使全年汽车销量极大回升。群智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汽车出货约为8780万台,同比增长达到10%。从季度走势来看,源于2022年二季度全球疫情再次爆发的因素加上芯片不足汽车产量大幅减少,因此2023年二季度同比增速相对最快,但从环比绝对出货量来看全年四个季度均保持着平稳增长,可见汽车产业的复苏相对平稳而非一蹴而就。根据群智咨询预测,2024年全球汽车出货量将继续稳步增长,但受限于2023年较高的增长基数,每季度增幅均会在5%以内,预计全年销量有望达到9050万台,同比增长约3%。
中国内地篇:格局重塑加剧,“出海”和“智驾”成全年关键词
2023年,中国内地地区汽车市场历经低谷与高潮,最终迎来了历史销量高峰。群智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内地地区汽车销量首次达到约3000万辆,同比增长约12%,创历史新高。在不断内卷的中国内地市场,“出海”和“智驾”成为2023年度继“新能源”和“自主品牌”之后的重要关键词,见证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出口数据方面,2023年全年出口量达到491万辆,同比增长高达58%,中国也因此首次成为全球汽车出口量第一的国家。根据中国海关统计的相关数据,2023年全年国内汽车企业出口贸易金额同比增长近50%,在销量增长之外出口均价也持续提升,中国汽车产业正向着的全球市场头部迈进。
在出口之外,“智驾”作为2023年度的另一大关键词也尤为关键,根据群智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内地地区搭载L2以上智能驾驶功能的新车渗透率达到70%以上,相比2022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预计到2028年前渗透率将超过90%。随着国内逐步落地L3级自动驾驶相关政策,预计国内智驾技术及安全性将实现一大步跨越。群智咨询预测,2024年国内高阶智能驾驶搭载率及汽车出口率将进一步快速提升,将带动国内汽车销量持续增长,预计2024年中国内地地区汽车销量将突破3200万台,同比增长约8%。
车企篇: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博弈加剧,新能源赛道成竞争红海
群智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内地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约950万台,同比增长38%,渗透率达到32%,高于2022年约6个百分点。作为传统车企与新势力车企的关键博弈点,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竞争也愈发激烈。根据群智咨询统计,2023年中国内地地区主要新能源汽车品牌(NEV)中,比亚迪仍以302万台销量的成绩位居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榜首,其次特斯拉中国、埃安、理想等也均有优秀的表现,除此之外众多自主新能源品牌在相互竞争中也颇有亮点。
从具体厂商来看:
比亚迪(BYD)
比亚迪汽车2023年成功完成销量目标,历史性地突破300万台,同比增长68%,稳坐国内乘用车企及全球新能源车企销量首位。目前比亚迪汽车销量基本盘来自于王朝和海洋两大核心系列,此外由于近一年布局的腾势(Denza)品牌在大型MPV市场的发力,成功实现了品牌向上的突破。随着2023年下半年后方程豹、仰望等高端品牌的上市交付,比亚迪有望进一步实现品牌价值提升,2024年后比亚迪全系车型将完整覆盖0—100万元区间,也将是国内首个实现全价位段布局的自主汽车品牌。根据群智咨询预测,比亚迪汽车2024年销量预计将突破380万台,同比增长28%,增速较2023年有所下降,一方面,由于国内其他厂商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布局也广泛落地,技术方面与比亚迪的差距逐步缩小;另一方面由于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部分原先性价比不如比亚迪的品牌也开始进行价格下调策略,这将对比亚迪2024年的销量增长带来一定的冲击。
特斯拉中国(Tesla)
特斯拉中国2023年中国内地地区销量约63万台,同比增长37%,在国内的市场地位仍仅次于比亚迪。但随着国内自主汽车品牌在三电技术和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方面的奋力追赶,目前其产品技术优势相对其他品牌已大幅减少,此前其一度领先的自动驾驶也逐渐被小鹏、华为厂商等追赶并形成超越。从销量增速来看,除比亚迪之外,理想、埃安、极氪、深蓝等品牌于2023年均已超过特斯拉,这也为特斯拉2024年中国地区的市场形势点亮了危险的信号灯。尽管旗下Model3/Y等陆续升级到HW4.0平台,但其生产成本降低的优势并未能体现在产品售价上,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高性价仍然是市场竞争的关键。
根据群智咨询预测,特斯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