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搭载了小马智行第六代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的广汽丰田赛那Robotaxi车型获得了广州市南沙区商业化示范运营许可,通过小马智行的自有平台PonyPilot+和如祺出行平台上线对外收费服务。
据悉,该批Robotaxi运力基于广汽丰田赛那Autono-Maas(S-AM)打造,由小马智行和丰田共同研发,其中有15辆接入如祺出行平台,已取得广州市远程载客测试许可,获准在广州南沙提供远程载客的自动驾驶测试出行服务,运营范围覆盖了南沙的803平方公里,运行时段覆盖早晚?峰期在内的8:00-22:30。
事实上,2022年10月,如祺出行在广州发布有人驾驶网约车与Robotaxi服务的商业化混合运营,如祺平台的Robotaxi服务并非单独入口,平台根据等候时长、距离等原则智能匹配车辆;2023年4月,如祺出行获批在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资质,其自有Robotaxi车队正式上线服务。
尽管自动驾驶的终局未定,但实现规模化量产和提高商业盈利能力,并以海量数据反哺技术,则成为下半场趋于一致的目标。在自动驾驶大范围商业化应用之前,Robotaxi便成为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商业化的场景之一,Robotaxi的运营效率和量产能力将成为决定谁能跑得更快的关键因素。
随着Robotaxi进入2.0商业化应用阶段,政策法规、技术成熟度、应用成本与市场需求四大因素逐渐成熟,比如我国自动驾驶政策重心已由过去鼓励扩大路测与试点范围,转向支持车型量产和商业化运营落地,以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加速成熟。
与此同时,不同类型产业玩家均在积极推进Robotaxi落地。中金公司在研报中指出,以AutoX为代表的公司深耕车队测试运营,直接获取场景数据,百度Apollo、小马智行等公司率先尝试商业化运营、规模化收费;以Momenta、文远知行为代表的公司转向渐进式技术路线,将L4级算法降维至L2+/L3级辅助驾驶功能,利用已交付的产品收集回传数据进行算法迭代;以元戎启行等为代表的公司向技术难度更低、商业化进程更快的封闭/半封闭、低速场景拓展,利用各场景数据的通用性,提升自动驾驶基础软件的复用性。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自动驾驶从上半场向下半场过渡中,“铁三角”模式愈发明显——国内主机厂、出行服务运营商、自动驾驶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其中主机厂提供Robotaxi规模化落地的支撑,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出行平台则凭借成熟的出行服务经验和海量的运营场景、数据,收集更多场景数据,加速技术验证与迭代,为Robotaxi运营商业化落地提速。比如广汽集团+如祺出行+文远知行/小马智行、上汽集团+享道出行+Momenta、吉利汽车+曹操出行+元戎启行等等。
不过,罗兰贝格在《2024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商业化趋势展望》中指出,当前Robotaxi相比网约车服务单价更高(不考虑运营商推广优惠),直接阻碍了消费者使用其作为常规出行方式的意愿度,但预计2030年后随着安全员转向远程且人车比下降,叠加整车制造成本和其他运维成本进一步优化,Robotaxi将成为出行主流模式之一,运营商的盈利性也会提升。
IHSMarkit预测,到2030年,中国共享出行的总市场规模将达到2.25万亿元,复合增长率在20%-28%之间。其中,Robotaxi占比将达到60%,规模为1.3万亿元,届时出行市场未来会转向无人车出行市场。同时行业也会迎来新的格局,未来Robotaxi的主要参与者将集中在2-3家服务供应商,头部服务商或超过40%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