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消费作为大宗消费,是当前稳经济、促消费的重要抓手。近日,多地促汽车消费政策密集出炉。
9月15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的若干措施》,支持老旧汽车更新消费、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支持二手车交易和出口、加快建设“超充之城”、支持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试点、加快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改造升级。
此前一天,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上海市促进汽车消费补贴实施细则》部分内容的通知,提到将延续实施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对补贴范围和标准、“旧车”和“新车”认定条件、以及新车注册截止日期等进行调整。
此外,北京、吉林、湖南等多地纷纷出台政策,或优化汽车购买使用管理、或开展新能源汽车促销活动、或稳定燃油汽车消费等,提升新车消费,助力汽车市场企稳回升。
地方政府扩大更新汽车消费之际,国家宏观层面利好政策出台。9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了包括“支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稳定燃油汽车消费、推动汽车出口提质增效、促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和二手车消费、提升产品供给质量水平、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在内的工作举措。
银河证券指出,促汽车消费已成为政策关注重点,这将支撑车市过渡、促进消费者信心恢复,淡季过后销量有望环比再向上。
激发消费潜力
据,今年以来,包括广东省、湖北省、山东省、海南省、吉林省、福建省、江西省等省份,以及市一级的行政地区中比如广州、深圳、郑州、青岛、太原、武汉、南京、苏州等,近20个省市出台了相关刺激政策,多是以消费券、补贴等形式出现,补贴金额共计上亿元,在个别汽车保有量较大的地区,也辅以增加牌照额度等宽松政策,各地希望持续提振汽车行业发展的态度不言自明。
9月15日,《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指出,支持老旧汽车更新消费,对提前报废或迁出“国Ⅳ”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普通小汽车并于年底前购置符合条件新能源汽车的,给予最高1万元补贴,可与省、市、区其他补贴政策叠加享受。
同时《措施》也提出,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鼓励旅游客运车辆、园林作业车辆及机械设备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对政策发布实施之日起新购置符合条件新能源旅游客运车(含清洁燃料客运车)、新能源园林作业车辆及机械设备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给予最高不超过5万元/台补贴。
上海则进一步调整了补贴范围和标准——自2022年6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个人用户报废或者转让(不含变更登记)本人名下在我市注册登记的非营业性小客车,并且在我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的汽车销售机构购买纯电动小客车新车,注册使用性质为非营运的,我市给予个人用户一次性1万元购车补贴。
此外,多地政府聚焦“补能”赛道,相继出台推进充电桩建设、支持换电模式发展等政策,满足新能源汽车补能领域的需求。
比如广东省将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区域充电桩(站)和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有条件的小区和经营性停车场充电设施全覆盖;深圳提出加快建设便捷高效的充电网络,到2024年底累计建成充电桩45万个、超级快充站175座、V2G示范站85座、综合能源补给站30座。
同时深圳接力广州、海南,提出建设超充之城,并支持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试点,将率先在重卡等领域试点投放新能源换电车辆,对于符合试点条件的换电重卡车辆给予补贴。
“乘用车方面,市发展改革委正在制定换电试点方案,拟从出租车开始试点,在龙岗区北部率先推出一批换电车型出租车并建设不少于10座换电站;重卡方面,拟启动深圳重卡换电试点工作,按照‘示范先行,逐步置换’原则,推动深圳市重卡电动化,全面覆盖集疏港运输车、厢式货车等车型。”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优化汽车限购,支持新能源车和燃油车两大市场主体消费
促进汽车消费的关键,不仅是加强产品端消费,更在于打造良好的消费环境。除了直接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鼓励新能源汽车下乡、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精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外,相关政策也聚焦使用端,优化汽车消费环境,包括放宽二手车交易,放宽汽车限购,给予新能源车在限行、牌照指标、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支持。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指出优化汽车购买使用管理以及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因地制宜优化汽车限购措施等等。
作为全国消费大省,广东省9月8日印发的《广东省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提出优化广州、深圳汽车限购政策,完善购车资格规定,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招商证券认为,放宽汽车限购政策是一种成本低、见效快的刺激手段,能够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在过去两年疫情期间,广深等地曾多次增加购车指标,以刺激汽车消费。事实上,目前国内汽车限牌限购政策的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