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业内常言“攀登珠峰,沿途下蛋”,意思是追求终极目标“珠峰”的过程中,可以持续推出中间态的自动驾驶产品,避免企业因“高处不胜寒”而夭折。
从L4自动驾驶“降维”或“两条腿走路”做L2+辅助驾驶的公司较为常见,如文远知行、Momenta等。但“降维”到两轮电动车,摩吉智行实属另辟蹊径。
源于中兴通讯、脱胎于高新兴汽车前装产品线,正式成立于2020年12月的摩吉智行,核心成员均有10年以上车联网从业经历,积累了丰富的通讯和车载核心研发能力。
四轮车“降维”到两轮车,团队发现,从软件到硬件,前装、整车电子电器架构、物联网通信等技术“换汤不换药”。
目前,摩吉智行形成了“硬件+平台+大数据运营”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助力传统两轮车厂对售卖车辆和用户信息进行有效收集,实现数字化转型,提高车辆的管控能力和管理效率。
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我国两轮电动车保有量约3.5亿辆,即每4人就拥有1辆两轮电动车。另一方面,我国智能化的两轮电动车渗透率不足5%。
这似乎给摩吉智行带来了无限商机,也让公司在几年内完成了A轮、A+轮融资,估值超2.5亿元。
然而,两轮电动车始终以短途代步为核心功能,智能化是“锦上添花”还是伪需求?国内两轮车早已形成雅迪爱玛“双寡头”、九号小牛“新势力”盘踞的局面,不造车而只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留给摩吉智行的市场空间是否可观?
让“智能化”走向平价高阶智能驾驶赛道上,吉利、长安、上汽、广汽等传统车企与“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你争我抢,势头火热。
两轮车的竞争看似没有四轮车高调,激烈程度实则不相上下。
数据显示,2022年雅迪、爱玛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4.7%和18.5%。二者主要瞄准中低端消费市场,价格通常在3000至5000元。
以九号、小牛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同样不容小觑。《2023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白皮书》显示,7000元以上价位的两轮电动车,九号、小牛占据了95.5%的市场份额。
一面世即走智能化、高端化路线,九号、小牛的许多车型配备了NFC解锁、Siri控车、听歌、接打电话等“潮酷”功能。从两个品牌选择的明星代言人——易烊千玺、AK东(《这!就是街舞》人气选手)也可大致猜出其产品定位与目标客群。
随着越来越多行业尝到数字化红利,国民品牌与新势力之间硝烟渐起,雅迪、爱玛等老品牌不甘示弱,智能化、网联化、年轻化转型成为必选项。
这让摩吉智行看到了商机——相对缺乏智能化基因的老品牌,正好需要一位“外援”。
“两轮车对成本是绝对敏感的,尤其主打平价的老品牌,要寻求智能化和成本控制之间的平衡。”摩吉智行合伙人、平台产品部总监向远茂说。
摩吉智行核心团队脱胎于高新兴汽车前装产品线。其中,CEO孙号令为原中兴通讯高级技术专家,向远茂为大数据平台开发技术专家、深圳领军人才,团队成员多拥有10年以上车联网从业经验。
四轮车的技术积累“降维”至两轮,摩吉智行实现了从研发、测试、生产到售后的数据全打通,形成“硬件+平台+大数据运营”的服务产业链,3个月内即可为两轮车厂提供一套智能网联一体化解决方案,产品包括智能中央控制器、报警器、定位与数据传输模块等硬件,以及APP、云平台数据分析等定制化软件解决方案。
“目前,一部分同行只做硬件,一部分只做APP。一家车厂以前可能要找两三家公司才能完成智能化升级,如今找一家就能搞定,效率领先同行约18个月,且成本更低。”向远茂介绍道。
向远茂向记者举例,曾有一传统车厂成立APP开发团队,从头开始摸索智能化,3年接入不到2000台设备。而摩吉智行基于多年技术迭代,研发交付效率提升约80%。接手该车企的终端设备和数据运营后,去年12月,该车企上线第一版APP,半年时间接入了近6万台设备。
目前,摩吉智行已成为雅迪、新日、钱江、贝纳利、五羊本田、宗申比亚乔、日本雅马哈、台湾光阳、德国ROSE等十余家头部车企智能网联方案的最大供应商,帮助老品牌补足短板,“一站式”获得靠近解锁、远程开锁、行车记录、共享钥匙、防盗报警、OTA升级等功能,而在售价上并无很大上调。
“锦上添花”能否让消费者买单?两轮电动车新老品牌纷纷追求智能化、高端化的当下,业界也不乏质疑声——两轮车作为短途代步工具,电池寿命、续航时间才是核心诉求,智能化可理解为“锦上添花”,但似乎也“可有可无”。
参考国内各大内容平台“知识付费”略显坎坷的推进历程,两轮车也面临矛盾抉择: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为智能化买单?
作为互联网新势力的九号给出的答案,让“老大哥”们松了一口气。九号自主研发的智能服务系统“九号出行”APP年费为66元,2021年续费率超过了70%。
究其原因,向远茂认为是“体验过好的,就再也回不去了”。
例如,人们不再惦记着随身带钥匙或担心钥匙遗失,借助NFC、手机APP、智能手环、指纹识别等即可实现无感解锁;爬坡、上天桥曾被认为是骑车“噩梦”,而智能骑行辅助功能“一键给力”,可让这些场景不再费力。
自动驾驶方案中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