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没有公共充电桩,只有已购新能源汽车的村民家中安装私人充电桩。”家住广州市南沙区天益村村民郭达告诉记者,目前村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并不多,充电难问题仍待解决。
《中国经营报》记者实地走访广州市南沙区天益村、马克村、年丰村等多个村庄发现,各村内公共充电站数量不足3个,有村庄内尚未布局公共充电站。同时,私人充电桩数量屈指可数,且极少数可实现私装共享,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销量逐年大幅增长,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业内关注的新焦点。当前,农村地区存在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安装共享难等问题,制约着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空间。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齐下乡。
与此同时,各地区、车企、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等多方入局,瞄准乡县地区超前布局充电基础设施,看好乡县地区充电市场发展。
破局乡村地区充电难
目前,充电站布局存在“城区多、农村少”的情况,尤其农村地区目前仍存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安装共享难等问题。
6月的广东骄阳似火,郭达开着新购入的新能源汽车寻觅公共充电桩。在其居住的天益村内尚未安装公共充电桩,而其私人充电桩用地仍需与其他村民协商。而地图数据显示,距离郭达家最近的公共充电桩在2公里外,且仅有的4个快充桩均正在使用中,需排队等待空位。
“充电耗时30分钟~40分钟,等待时间大概也需要30~40分钟,前往充电站还另需时间。”郭达向记者表示,目前,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来回一趟最少耗时超过1小时,充电全程耗时较长。
实际上,类似郭达一般遇到充电难问题的村民不在少数。记者走访南沙区马克村、尾村、花鱼涌、新沙新涌等多地,均未发现公共充电站。而在大岗村、小乌村等村庄内有少量公共充电站。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7年,广州市南沙区首个电动汽车充电站已开工建设。而在2022年,广州供电局以南沙为试点,推出了“订车即报装,充电不等待”服务,统建小区充电桩规划数据库,匹配车位信息,解决充电难问题。但上述两大策略尚未普惠至农村地区。
目前,国内充电站布局存在“城区多、农村少”的情况,尤其农村地区目前仍存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安装共享难等问题。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下乡提速。自2020年7月起,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连续开展。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2020年下半年、2021年、2022年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销量同比分别增长80%、169%、87%。在“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举行的三年内,新能源下乡车型累计销售超410万辆。两相对比下,新能源汽车下乡销量与充电基础设施之间的不平衡愈发明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乡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非常少,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待提升。同时,农村地区地域广阔,充电基础设施分布比较零散,对于后期充电基础设施线下运维运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农村地区人口基数庞大,市场空间非常大,仍有待完全开发。随着新能源汽车下乡,充电基础设施将逐步推广应用。
两大模式助力充电桩建设
对于乡村地区投建充电基础设施,更多依靠当地进行规划,由国资企业先入局牵头,由地方城投、建投和交投等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先行。
目前,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依靠当地政府支持,通过国资企业牵头,带动多家产业链企业入局齐建设;其二,车企、充电设施设备商、充电设施运营商自行布局建设,获得一定的补贴。两种方式均离不开利好政策的支撑。
相较第二种方式中企业需自负盈亏,第一种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式被目前更多农村地区所采用。
仝宗旗表示,就企业而言,目前在乡村地区建设充电基础设施获益较难。因此,对于乡村地区投建充电基础设施,更多依靠当地进行规划,由国资企业先入局牵头,由地方城投、建投和交投等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先行。
近期,广汽集团和广汽埃安联合控股的广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石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埃安与中石油将全面发力新能源下乡,预计2025年在农村地区建成超过100万个充电终端,助力充电桩下乡。
同时,仝宗旗提出:“当地最好针对乡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定补贴,给予企业一定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鼓励企业下沉至更基层的乡村区域建设充电基础设施。”
在第二种方式中,企业自行布局建设乡村区域充电设施建设也早已开展。电王快充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该司充电基础设施早已布局至江西省南昌市下辖乡村地区。
该负责人表示,该乡村地区呈现出“先有充电桩,后有电动汽车”的发展模式。“最初布局时,这个乡村地区没有一辆电动汽车,后来,周边群众看到有充电桩才逐步购买电动汽车。”其介绍,目前电网快充在乡村地区自建的充电设施数量不超过20台,数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