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季节:奔走的农机手
时间:2022-06-22 19:28:22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伴随着农机数量增加,农机手作业竞争加剧,再加上劳动强度高,农机手职业吸引力下降,目前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出现了农机手岗位缺口。

跨区收割冬小麦35天后,6月20日傍晚,农机手程朱清终于回到甘肃张掖老家,在家里吃完晚饭,睡了9个小时。“到家了就什么都方便了。”程朱清说。

2009年,28岁的程朱清开始跨区收割小麦,并以农作物收割为主业。程朱清今年是跨区收割机车队的领队,5月16日带领镇里的其他农机手和11台收割机一起出发,去南阳收割小麦,其后由于各地小麦成熟时间和收割机需求不同,车队逐渐四散,程朱清北上商丘、石家庄,最后以保定为终点。

收割机价格便宜了,作业效率更高了,很多种粮农民更愿意租赁外地农机,但程朱清并没有因此而挣到更多钱。

在程朱清印象里,这些年农机收割费用比较稳定,但收割成本整体在上涨,今年受油价上涨、作业地农机数量增加等因素影响,收割每亩地的利润减少了8-10元。

江苏大学中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研究院教授张宗毅告诉记者,由于主产区纬度差异大,小麦成熟有时间差,加上之前农机数量较少,上世纪90年代农机跨区作业快速兴起。后来受农机技术提升、价格下降,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行等影响,各地农机保有量持续增加,农机跨区作业出现萎缩特征。

“2004年左右,全国小麦机收面积的70%由跨区作业完成,2020年这一数据下降至约25%。但我国小麦跨区机收的绝对量仍然很大,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有这么大的跨区作业规模。”张宗毅说。

张宗毅表示,伴随着农机数量增加,农机手作业竞争加剧,再加上劳动强度高,农机手职业吸引力下降,目前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出现了农机手岗位缺口。

各地奔忙,跨区持续作业

在一篇研究小麦跨区作业的论文中,张宗毅团队将农机跨区作业定义为跨越县级以上行政区域条件下,开展耕地、收获、植保等机械化作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

通过对市场占有率超70%的潍柴雷沃小麦收割机2020年5-6月回传数据进行分析,张宗毅团队发现,男性机手占比近8成,92%的机手年龄在3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岁。在“三夏”跨区作业机手中,每个机手平均要跨越4.4个地市。

程朱清几乎每年都是5月出发跨省收割小麦,并将麦子成熟较早的南阳作为第一站。南阳之后,每年的收割轨迹有所调整,往年有时候从南阳北上商丘、周口,再西行至陕西,从陕西返回甘肃。今年由于听说陕西收割机比较多,才一路向北到了河北石家庄和保定。

程朱清一共有两台收割机,2015年购置的留在老家作业,2020年新买的一台承担跨区收割工作。程朱清对收割机进行了改造,旧的那台安装了割晒台,新的机器安装了捡拾器。新改造收割机的作业范围向油菜、萝卜、茴香、孜然等本地作物拓展。

计划赶不上变化,程朱清原本打算收割完保定的麦子之后,先到甘肃庆阳、平凉收割麦子,回家发现张掖的油菜、孜然即将成熟,决定不再前往其他城市,在张掖地区收割本地特色作物,以及小麦、玉米等,一直到10月。

实际上,农机跨区作业的路线并不局限于从南到北或从东到西,出发地点不同、作业内容不同的农机手,各自流动轨迹也有差异。另外,与单个机手灵活、分散作业不同,农机合作社的行动计划性相对强,而且以共同作业为主。

四川乐山夹江乐天农机服务合作社的社员也是从5月开始跨区作业,先是到成都收割小麦,然后向东行至安徽和江苏进行夏收夏种作业,再南下至江西上饶插秧,再返回乐山作业。待秋收时,再次从乐山出发,重走夏收夏种路,进行秋收作业,11月初返回乐山。

黑龙江通河县三林秸秆综合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后简称“三林合作社”)机手们则选择从吉林南下安徽和山东,待小麦收割完成后在当地进行秸秆打包和运输离田等工作。

按往年惯例,三林合作社社员会到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作业,今年受疫情影响,机手们4月提前从吉林出发,直奔安徽,其后到山东,目前已完成山东的秸秆作业,前往天山进行牧草打捆工作,然后等待秋收时再返回安徽处理玉米秸秆,最后到黑龙江作业,一年共作业9个月。

对比起来,程朱清一年整体的作业时间比这些合作社更短,基本“干半年,闲半年”,每年跨省作业的时间仅一个月左右,但这一个月程朱清基本都住在收割机里,过得并不容易。

除了遇到下雨天等不能作业外,程朱清基本每天早上不到5点就起床,检查完收割机确认无误后去附近的早点铺子吃饭,7点左右开着收割机到地里等待作业,中午就近吃外卖,然后一直工作到晚上八九点再吃饭,每天仅能睡4-5小时。

成本上涨,作业利润下降

“也不算辛苦,干啥活都一样的,现在活都不好干。”在说到高强度跨区作业和简陋的跨区作业环境时,程朱清如是表示。

张宗毅介绍,随着农机技术提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行,市场竞争加剧,农机作业效率大大提升的同时农机价格下降,各地农机保有量持续增加,农机跨区作业出现萎缩特征。

以谷物联合收割机为例,《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21》显示,1990年末我国共有谷物联合收割机3.9万台,200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