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频频生变之际,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
“2021年尽管持续的疫情和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等让全球汽车产业步履维艰,但对新能源和智能汽车而言,却是一个历史性的年份。”
日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在2022(第四届)海口国际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展上表示,“在资本层面,全球新能源头部车企首破万亿美元市值,头部电池企业突破万亿人民币市值,电动智能汽车持续成为全球投资的热土;在市场层面,单一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接近百万辆的经济规模,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300万辆,增幅高达170%,私人用户占80%以上,市场渗透率首次超过10%。”
回望2021年,芯片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电池短缺让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负重前行。但动荡之余仍有惊喜,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据中汽协预计(截至记者发稿,中汽协2021全年统计数据还没有发布),中国新能源汽车2021年全年销量有望达到340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进入爆发式增长新阶段,由过去的以政策驱动为主转向市场驱动。
这一年,特斯拉一骑绝尘,2021年全球销量逼近百万大关,以93.6万辆的交付成绩再度刷新纪录;自2019年被特斯拉夺走全球新能源销冠宝座后,比亚迪牢牢瞄准国内新能源车擂主的头衔,2021年有望继续蝉联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冠;“蔚小理”迈过生死线,距离年销10万辆目标仅有一步之遥;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哪吒、威马、零跑捷报频传,实现销量和资本双开花;源于传统车企的“创二代”们集中下场,试图打一场翻身仗;小米、百度、苹果、华为、富士康等蓄势待发,奔向2022年;传统汽车巨头大众、丰田、本田、奔驰、宝马、奥迪等加速新能源汽车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投放和布局……
格局频频生变之际,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
格局未定:造车新势力群雄逐鹿,距离特斯拉还有多远?
“今天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很明确地说已经拿到了先手……我跟李斌有一次聊天‘我们都坐在牌桌边,都正在资格赛里面,还没有到淘汰赛,还没上牌桌’。因为今天我们还非常之小。”此前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曾公开表示,“一年卖出10万台车是所有未来可能性的前提。”
2021年造车新势力头部三剑客蔚来、小鹏、理想跨过生死线,三家年交付量均突破9万辆,向淘汰赛迈进。这一年“蔚小理”格局生变,新造车企业销量第一的位置也在2021年易主,小鹏汽车的全年总交付量达到98155台,为2020年的3.6倍,连续四个月销量破万。经历过2019年的悲惨时刻、2020年合肥加持之后,蔚来终于在2021年几乎迈过“10万辆”的新造车生死线,全年交付量达到91429台,同比翻番,不过受芯片短缺以及疫情等影响供应链承压,蔚来从去年8月开始失去王座,单月销量多次跌出前三,去年10月份销量一度滑落至3667辆。而只有理想ONE一款车的理想汽车去年全年总计交付90491台,同比增长177.4%,位居造车新势力前三。
值得注意的是,当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突破单月交付万辆的目标时,二线头部企业也在反攻,“蔚小理”的格局一度被打破。哪吒汽车多次以“黑马”之姿闯入造车新势力单月销量前三,2021年总交付量同比增长362%逼近7万台,跻身第二梯队的头部阵营,与360的牵手,让外界开始期待有了互联网加持之下更多的可能性。零跑(2021年交付4.3万辆)和威马(2021年交付4.4万辆)行走在奔向IPO的路上,但活下去仍旧是他们目前面对的重要课题。
不过,无论是市场还是技术,中国的新能源车企距离特斯拉还存在一定差距。2021年尽管车辆质量、自动驾驶安全等让特斯拉负面消息缠身,但似乎并未对其基本面造成影响,特斯拉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交付量达93.62万辆,同比增长87%。截至目前,特斯拉尚未单独披露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如无意外,近百万辆的交付量将助力特斯拉蝉联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
硝烟弥漫:传统车企加速反击,跨界玩家躬身入局
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1年传统车企已然发起猛攻,从直观的销量数据上便可见一斑。
自2019年被特斯拉夺走全球新能源销冠宝座后,比亚迪牢牢瞄准国内新能源车擂主的头衔,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全年销量59.37万辆,同比增长231.6%,有望继续蝉联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冠。
在中国燃油车市场占据霸主地位的大众汽车已经在电动车市场发力。自2021年3月底上市以来,ID.家族已累计交付70625辆,连续四个月破万,共推出大众ID.4CROZZ、ID.4X、ID.6CROZZ、ID.6X和ID.3共5款纯电车型。
作为传统车企推出的新能源品牌,2021年广汽埃安累计终端销量达12.3万台,超过一众造车新势力。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广汽埃安混改落锤并稳步推进,目前广汽埃安正积极推动员工持股及后续A轮融资工作,之后将寻求适当时机上市。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勇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年产销20万辆甚至15万辆,该品牌就能活下来。但新能源汽车的门槛在提高,若一年产销达不到50万辆,这个品牌在未来3-5年不能成为主流。”
与此同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