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下发通知,9月份正式公布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可以说已经全面铺开。按比例推算,这轮装机热的安装规模将超过1000GW,按3.5元/瓦计算,将有逾3万亿元的市场规模。”泓达光伏创始人刘继茂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除了民用市场外,在国家“双碳”目标下,一些高能耗企业的电费开支将会大幅增加,这类企业也在积极参与光伏电站项目建设。
对于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形势,远光软件区块链应用事业部给出了一组乐观的数据:到2035年,光伏总装机规模有望达到30亿千瓦,全年发电量为3.5万亿千瓦时,占当年全社会用电量的28%左右。
在政策推动和产业聚焦下,光伏板块成为市场的热门话题。从6月20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以来截至10月20日,四个月时间,光伏产业指数(931151)涨幅达53.40%。
企业降成本
居民“光伏养老”
如果你在大兴国际机场乘机,就会发现机场跑道外侧和部分建筑的屋顶上有成片的光伏板,这里便是国内首个飞行区跑道旁建设的光伏项目。
北京首都机场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雪刚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随着机场大功率设备的使用与增加,机场每年消耗的电量以亿为单位计算,如此庞大的供电压力一直都是困扰机场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机场光伏项目,可有效缓解机场区域供电侧供应不足,同时又能做到节能减排,助力绿色机场构建。
在机场北一跑道南侧区域的草地上,整齐的铺设着成片光伏板,李雪刚表示,该项目对光反射、光污染等问题进行反复论证,最终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确定在跑道周边草地上建设光伏是安全可行的。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为大兴机场提供绿色能源,降低用电成本。
北京大兴区作为全国676个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之一,民用屋顶分布式光伏在陆续投建中。大兴区采育镇村民杨真(化名)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几年前村里就有相关政策,但愿意参与的人不多,一方面是要对屋顶做改造,另一方面是对光伏项目不感兴趣。
“现在不一样了,听说有新的政策,我们只要把屋顶租出去,不需要花钱就能给安装光伏,发的电自家用还便宜,又有一笔租金费,可以说相当划算了。”杨真说。
今年以来在政策推动下,屋顶分布式光伏发展迅猛,目前已有多地宣布启动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前景好、收益高,一些居民将屋顶分布式光伏称为“光伏养老”。
“我家屋顶安装光伏太阳能板花了不到9万元,大概5年多能回本。”河北省衡水市何庄乡的李敏(化名)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光伏发电输送到电网,每个月根据发电量发放收益。“具体主要取决于天气,太阳好的时候一个月最高拿到1800元,前段时间下雨,收益不太好,但平均下来一天也能拿到50元左右。”
光伏太阳能板业务员小张向记者介绍,由于组件成本涨价,此前确实能做到5年多回本,但现在大概需要6年时间。不过按现在的市场行情来看,年回报率在17%左右,还是很划算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农村安装光伏太阳能板却并不容易。“安装太阳能板,不是想装就能装,主要得看村里变压器的容量,目前我们村就只有几户人家装了。”李敏说。
“能不能安装光伏太阳能板,要看村里安装的人多不多,多了的话不一定能装上。”小张对记者解释说,农村的变压器容量有限,一般覆盖率连5%都不到。
解决农网容量不足,是光伏发展需要突破的一个关口。此外,随着新技术的运用,传统的附着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材料(BAPV),有被新技术引领的建筑一体化光伏(BIPV)取代的趋势,其将使光伏成为建筑物外部结构的一部分。
头豹研究院研究员赵子豪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相比BAPV,BIPV不需要通过支架固定。BIPV将光伏组件和建材融合,不需要暴露在外,安全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同时允许一定程度的定制化设计。除了应用于屋顶光伏场景外,还可以作为幕墙、遮阳板等在更多场景应用,BIPV作为光伏建材更适用于增量建筑的建设,是未来企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资本抢地盘
新技术占优势
目前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主要以屋顶主体(产权所有者)出租屋顶和投资商共享发电收益为主,有一部分是业主自投。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政策推动下,能源型的央企、国企已经大举进入分布式光伏市场,一些民营光伏企业和融资能力比较强的上市公司,也在积极拓展分布式光伏业务,央企、国企+民企合作的业务类型越来越普遍。
因此,光伏建设模式也在改革,不再是传统的单一企业出资承包项目。某科技公司项目经理吴德成对记者说,光伏行业正在积极推进“1+1+X”模式,即1家具备实力的大型能源企业作为牵头企业,负责提供资金、专业人员,协助地方摸排资源、编制方案、统筹推进项目建设;1家金融机构与牵头企业合作,提供绿色信贷支持;若干属地平台公司根据产业链分工参与屋顶资源协调落实、运行维护信息检测平台等。因为要由大型光伏建设企业牵头,光伏行业龙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