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绕地球180天",中国太空人开启天宫深度游
时间:2021-10-18 18:36:57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在西北偏远的戈壁沙漠中,中国航天重镇酒泉发射中心,“中国梦,太空梦”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刚刚过去的周末,中国三名航天员再一次完成了登天壮举。

10月16日凌晨0点23分,在戈壁沙漠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名航天员乘坐神舟十三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遥十三火箭发射升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称,当天早上6点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与空间站核心舱天和的径向端口对接。飞船在发射后约六个半小时后停靠在中国空间站天宫。

18年来,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长期驻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先后突破掌握了天地往返、太空出舱、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稳步挺进空间站阶段。

有外媒评论称,这标志着中国“年轻的”航天工程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太空计划正在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太空计划之一。

历时最长的一次任务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顺利进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7日9时50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开启货物舱舱门,并顺利进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接下来,航天员乘组还将开启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货物舱舱门。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

在执行任务期间,三名航天员将不仅需要测试空间站的技术,他们还将进行出舱活动,并在太空中行走。

此次任务的指令长翟志刚早在2008年就执行了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并成为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被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

“80后”航天员王亚平是中国第一位登上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也将成为首位在太空中行走的中国女性。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飞行任务也是中国历史上历时最长的一次载人航天任务。三名航天员将在空间站生活和工作长达183天。6个月是很多国家航天任务的标准持续时间,但对于中国航天员来说是首次。

这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任务,也是收官之战。当这个由一名“60后”和两名“80后”组成的航天员乘组顺利返回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进入空间站建造阶段。

戴维斯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成斌(DeanCheng)认为,人类太空旅行是一项冒险的尝试,任何一次载人航天任务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是中国航天员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任务,中国载人航天计划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这次任务也将令人印象深刻。”成斌表示。

6个月的长期太空驻留,对空间站、飞船以及航天员的身心健康,都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航天员的身心健康受到长时间的负面影响,肌肉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失重效应会更加凸显,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疲劳、感染、胃肠道病症和心血管功能失调等问题,出现应急医学问题的概率也会增大。

长达半年的太空任务也意味着三名航天员明年的春节将会在空间站度过。航天员们携带的私人物品日前也被曝光。翟志刚下载了影视剧和歌曲,王亚平还准备了过年礼物,并携带了大型乐器,具体是什么现在还需要保密。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营养与食品研究室主任臧鹏介绍,三位航天员携带了新鲜苹果,除此之外,他们还能在太空里自制酸奶。

任务节奏发生转变

这也是中国空间站建设期间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第一次载人任务是由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名航天员完成的,他们在空间站停留了三个月后,已于上个月返回。

神舟十三号任务会与神舟十二号有何不同?翟志刚介绍称:“我们这次要在天上进行的科学研究的实验项目比神舟十二的更多,因为我们飞行的时间更长。除了将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以外,还将择机进行在轨遥操作交会对接任务。”

所谓的遥操作就是航天员在空间站遥控一个航天器与空间站进行对接,这是神舟十三号的一项特殊任务,神舟十二号里不存在。

但也有一些任务是共同的。比如在轨驻留期间,航天员将在机械臂支持下,相互配合开展空间站舱外有关设备组装等作业。

叶光富表示:“这些任务由我们三个人共同去完成,有人负责主操作,有人负责辅助的操作和提醒、帮助,具体的分工我们可以在太空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安排。”

中国的太空计划实施时间不到20年,至今执行的载人任务次数不到十次,但中国正在加速太空计划的发展进程。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国就将第二批航天员发送升空,在专家看来,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任务节奏的重大转变。

“过去,中国人每两三年才安排一次载人飞行任务,现在他们每隔几个月就会派人去一次空间站。如果中国保持这种频率,那么这将反映中国载人航天工作的任务节奏发生了重大转变。”成斌表示。

中国计划在2022年年底前使得空间站满员运行。到明年年底前,中国空间站还将执行六次任务,包括两次载人发射任务、两个实验舱模块发射任务和两次货运发射任务。

当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升空的时候,另外一枚火箭已经竖立就位,另外一艘飞船也已整装待命,随时准备应对极端情况。

更广范围的太空探索目标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开始推进太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