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气度的锂电池产业链正在A股掀起上市潮。上海证券报资讯统计,截至2021年7月14日,目前共有27家锂电池产业链企业申请A股IPO,选择上市板块以科创板和创业板为主,而2019年至2021年1月在A股上市的锂电池产业链企业仅有10家。
记者梳理发现,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欲借上市扩产,凸显了当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景气度。然而火热的行情背后,锂电池产业链下游市场已被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巨头占据,导致上游企业依附于下游巨头生存已成行业特性。
扎堆冲刺科创板、创业板
在27家拟A股IPO的锂电池产业链企业中,申请科创板、创业板IPO的企业分别有9家、15家。对比2019年至2021年1月,共有10家锂电池产业链企业上市,其中科创板8家,创业板2家。
“估值和聚集效应。”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当前具有科技含量的企业都会优先选择在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吴辉进一步表示,科创板等板块实施注册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上市门槛,为更多的锂电池产业链企业上市带来了机会。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正在不断壮大。吴辉分析,在下游消费电子、小动力、电动汽车和储能的带动下,锂电池产业链企业的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很多企业已能满足在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的要求。
厦钨新能主营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6月29日申请在科创板IPO获证监会注册。从业绩上看,公司2020年营收79.9亿元、归母净利润2.51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44亿元,满足在科创板上市的具体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
此外,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扎堆冲击科创板或创业板,更是看到上市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截至7月12日,A股已产生了11家市值超千亿元的锂电池产业链企业。一位不愿具名的锂电池产业链上市公司董秘认为,上市令公司迈上了一个台阶,提升了公司知名度,进而有助于之后业务发展,并且上市平台有助于融资扩产。
“不上市就可能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吴辉表示,同行成功上市并通过资本运作在产业链了进行纵向和横向扩张,确实给尚未上市的锂电池产业链企业带来较大压力。
以国轩高科为例,公司2021年上半年决定拟投资120亿元,在合肥市肥东县实施建设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完善公司在锂电池上游原材料和电池回收的战略布局。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竞逐扩产
梳理可见,申请IPO的27家锂电池产业链企业,均计划通过上市扩产。例如,长远锂科从事高效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此次IPO募集资金计划投入19.78亿元用于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一期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4万吨车用锂电三元正极材料生产线,大幅提升公司的三元正极材料产能。
吴辉认为,从行业纵向发展的角度来看,基于终端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处于爆发增长的赛道,需求传导至上游的锂电池产业链,令相关企业确实存在产能不足的情况,并且要通过扩大规模来降低成本。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均增长2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由2021年初的5.4%提升至2021年6月底的9.4%。
对应的是,已上市的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正加速实施IPO项目。嘉元科技2019年在科创板上市,在锂电铜箔领域是国内真正实现4.5微米铜箔量产的少数公司之一。招股书介绍,嘉元科技IPO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扩产,其中5000吨/年新能源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铜箔技术改造项目,截至2020年底投入进度达72.12%。
2021年6月,嘉元科技管理层在接受机构调研时称,公司目前4.5微米铜箔产品整体产品订单饱和,处于满产状态。
公开资料显示,从2021年上半年行业总体情况来看,锂电池开工项目10个,投资总额约985亿元;电池材料项目19个,投资总额约773.14亿元。对比开工项目数量与投资规模,2021年上半年已超过2020年全年。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预计,国内的锂电池产业链企业上市后,也会学习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锂电池企业,加大开拓海外市场的力度。
目前,欧洲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扩容,吸引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锂电池企业前往建厂,带动了锂电池材料企业跟随布局。比如,科达利作为国内锂电池结构件龙头企业,2020年相继在匈牙利、德国等地投资建厂,以此配套宁德时代等公司在欧洲的生产需求。
而在准备上市的企业中,厦钨新能未来计划走“产品高端化、产研一体化、经营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公司此次科创板IPO募集资金,将用于年产4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大客户依赖渐成行业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众多锂电池产业链上游企业大举扩产,主要源自下游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少数动力锂电池巨头大举扩张。公开资料显示,锂电池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各类锂离子电池材料厂商和设备商,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