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新能源成两会关键词,电动车渗透率快速提升2月新能源汽车分别完成产销12.4万辆和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2倍和5.8倍。从细分能源类型来看,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7万辆和9.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2倍和5.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万辆和1.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倍和5.9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辆和28辆。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7万辆和2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倍和3.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3万辆和2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6倍和3.6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4万辆和4.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1.8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辆和91辆,同比分别下降59.3%和46.8%。
新能源汽车: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1)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2020年我国提出“碳中和”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零碳排放。具体到行业来看,伴随着全球碳排放标准趋严和降本增效的不断推进,新能源车销量高速增长,将带动新能源车产业链景气发展。2)增加充电柱设施建设。充电设施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先行基础设施,截至2021年1月,全国公用充电桩的车桩比仅为6:1,仍然存在着部分地区充电难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明显提速,在充电桩建设数量、选址优化、充电功率有效提升后将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行驶里程不足、充电难、充电慢的卡脖子问题,促进行业快速向好发展。从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万辆和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2倍和5.8倍。今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7万辆和2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倍和3.2倍。
从单月销量来看,新能源汽车连续8个月刷新当月历史最高销量,行业将景气度持续高涨。今年1月和2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分别为7.2%和7.6%,两个月累计渗透率达到7.3%,相较于去年全年5.4%的渗透率大幅提升,若按照全年7.5%的渗透率计算,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180万辆,汽车电动化趋势已然成为大势所趋。建议关注:宁德时代、孚能科技等优质电池厂商,以及德方纳米、当升科技、容百科技、恩捷股份、璞泰来、新宙邦等关键材料环节。
燃料电池:碳达峰和碳中和成为了两会的焦点,碳中和的提出将推动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也处于快速下降的通道之中,而此前有机构测算,只要电价低于0.25元,则电解水制氢成本就会低于化石制氢成本,而反过来,电解水制氢也能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为题,能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氢燃料电池发电”的组合,形成完整的储能解决方案。氢燃料电池与可再生能源的完美结合能够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达到“1+1>2”的双赢模式。此外,氢能也正式在“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亮相,这也预示着我国氢能发展正式成为国家战略,未来氢能在政策支持力度上将大大加强,这有望推动氢能产业链技术突破、成本下降,加快氢燃料电池商业化进程。建议关注:1)具备规模优势和资源优势,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2)掌握核心环节技术,有望推动燃料电池产业链国产化进程的企业。相关标的:亿华通、美锦能源、雄韬股份、厚普股份等。
市场表现
2月沪深300下跌0.28%,汽车指数下跌6.45%,跑输大盘6.17%;新能源汽车指数下跌4.87%,跑输大盘4.59%;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指数下跌5.74%,跑输大盘5.46%。
行业动态
2021年2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1年2月动力电池月度数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2021年2月车桩数据喜人(充电桩视界);
三元针刺不起火,广汽埃安弹匣电池解密(高工锂电);美国储能2020装机大增,用户侧需求将高涨(高工锂电);2021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能源”(高工锂电);华能成立碳中和研究所(光伏资讯)。
公司动态
国轩高科(002074):公司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拟出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和合肥国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均为5,000万元,合肥国轩持有国轩循科和国轩新材料100%股权。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超预期波动风险;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