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月9日,军工板块在持续调整一个月后再次大涨,其中,中证军工指数上涨5.68%,航发动力、中航沈飞、鸿远电子等标的涨停。
点评
年初军工板块出现调整,中证军工指数下跌超20%自2021年1月7日中证军工指数创阶段新高以来,近期军工板块持续调整,中证军工指数下跌超过20%。我们认为,军工板块调整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板块及个股短期涨幅过高,获利盘较大。自2020年12月21日起至2021年1月7日,短短13个交易日,中证军工指数上涨幅度达到32%,其中,行业龙头航发动力涨幅达到72%,中航沈飞涨幅达到61%,短期上涨过快。
2)市场对行业及公司短期业绩增长过于乐观。“十四五”规划中提出2027年要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将加速,但军工行业产能扩张需要一定时间,不能一蹴而就,军工板块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或将呈现中长期的较快增长,绝大多数标的业绩难以呈现爆发性增长。
3)本轮上涨机构占比提升有限,杠杆资金参与较多,对流动性收缩更为敏感。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募基金军工持仓总市值为1049.11亿元,持仓占比为1.99%,相较20年三季度1.75%的持仓占比仅提高了0.24个百分点,整体军工持仓仍处于较为低配状态。本轮行情杠杆资金参与较多,去年年底军工板块融资额为703.9亿元,占流通市值3.3%,占比高于A股整体的2.04%,杠杆资金对于流动性收缩更为敏感。
4)拜登上台对中美战略竞争态势造成短期扰动。年初,拜登宣誓就任美国第46任总统,表示不会延续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市场预期中美关系缓和对军工板块不利,但拜登此前曾在首次外交政策演讲中将中国描述为美国“最严峻的竞争对手”,我国发展与大国地位相匹配国防力量的决心不会动摇。
5)市场对行业扩产放量背景下采购价格下降过度悲观。类比医药行业的带量采购,市场也对军工扩产后价格下降产生担忧,但我们认为,武器装备价格下降幅度或将不会太大,军工企业扩产后有望产生规模效应,毛利率仍有望维持稳定,另外,武器装备降价有望使得部分优势企业具有更高的市场占有率。
板块调整充分,景气度面临再次确认
1)核心公司调整较为充分,估值进入合理区间。中证军工板块整体估值为67倍,处于历史中部水平。若剔除船舶板块,军工板块整体估值为54倍,处于历史中部水平。从上市公司属性来看,军工集团下属上市公司估值水平为66倍;分板块来看,航天、船舶、地面兵装估值水平较低。
2)继三季报后,年报有望成为新的景气验证点。军工板块172家公司中共有55家公司进行了业绩预告的披露。其中25家业绩净利润预告同比增长中值超过100%,44家公司净利润预告同比增长中值超过50%,从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来看,军工企业整体业绩增速较快,显示军工板块高景气。
3)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确立,两会国防预算有望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首提“二〇二七年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内涵还没有官方表述,我们认为,在2020年军队机械化目标即将实现、2035年军队现代化目标尚有较长时间的情况下,增加这一阶段目标,会使得近期军队建设任务更加明确,更加具体,有利于保障中长期目标实现。“十四五”是实现“二〇二七年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五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将加速发展。在此基础上,今年两会国防预算有望保持稳定较快增长。
4)四大改革红利有望持续释放,与行业高景气形成共振。改革红利有望驱动军工上市公司数量快速增长、质量不断优化,研究可视度和关注度持续提升,军工行业有望在“十四五”期间成长为大行业。改革红利包括四大方面:一是注册制背景下军工上市公司数量有望快速增加;二是核心院所核心证券化进程或将提速;三是国有企业转变国资管理方式、聚焦主业,上市公司质量不断优化;四是股权激励限制条件放松,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核心管理层的主观能动性。
机构占比或将进一步提升,板块有望重回升势
在军工板块景气度不断被验证、估值回归合理的基础上,机构持仓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板块有望进入稳定上涨阶段。在投资策略上,建议把握供需拐点和成长起点两大投资主线:在供需拐点方面:重点推荐符合“实战需求旺、储备型号多、量产节点至”三大标准的整机及核心配套公司,以及在实战化练兵背景下需求集中释放的相关公司。在成长起点方面:重点推荐符合“行业空间大、国产化率低、转化效率高”三大标准的相关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包括上游的关键原材料、核心元器件,下游的航空发动机、电磁技术等领域。
重点推荐组合
供需拐点:中航沈飞、中直股份、中航西飞、航发控制、航发动力、航天发展、国睿科技;成长起点:ST湘电、光威复材、西部超导、中航光电、宏达电子、北摩高科、景嘉微。
风险提示
1、国防军费增长不及预期;
2、武器装备主要型号交付不及预期;
3、十四五军品订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