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点评:特斯拉乘胜追击 MODELY低价上市
时间:2021-01-04 16:08:38来自:平安证券字号:T  T

事项:

2021年1月1日,特斯拉国产ModelY确定最终售价,四驱长续航版和高性能版分别为33.99万元和36.99万元,预计将分别于2021年1月和三季度交付;国产Model3长续航后驱版下架,标准续航升级版维持补贴后售价24.99万元不变,高性能版售价由41.98万元降至33.99万元。

平安观点:

产品体系迎重大调整,ModelY低价上市:特斯拉全面调整在华产品体系,此次产品的变化主要有:1)ModelY确定上市前的最终售价,四驱长续航版和高性能版分别为33.99万元和36.99万元(美版价格分别为5万美元和6万美元),在75%的零部件共用的情况下,高性能版较Model3同配置版本溢价率仅为8.8%;2)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补贴后价格维持不变,补贴前价格下降4000元至26.57万元,即21年补贴退坡后的损失由厂家自行承担,同时新增电动尾门、黑化外观、热泵、前排双层玻璃等配置和功能;3)Model3长续航后驱版(30.99万元)下架;4)Model3四驱高性能版降价7.99万元至33.99万元,续航、动力等指标小幅下调,同时实现全新内饰换装、电动尾门、方向盘加热、轮毂样式更新等配置升级。此次国产特斯拉的产品体系调整进一步精简和优化车型配置,根据公司规划,后续ModelY还将推出单电机后驱入门版,我们预计价格有望低于30万元。

搅动高端车型格局,降价背后是商业模式的变迁:Model3通过持续降价,在B级豪华轿车市场份额提升明显,11月表现超越奥迪A4;ModelY与奥迪Q5、奔驰GLC、宝马X3存在竞争关系,可能分流部分豪华SUV潜在消费用户,尤其是在具备牌照优势的城市。此外,自主车企纷纷打造多层品牌体系,高端的电车新品牌如上汽智己等定价多为30万元以上,我们认为ModelY的价格会对部分高端自主新能源车品牌形成潜在影响,在定价不占优的情况下,后者需要打造更为个性化的品牌特色以争夺用户。总体来看,受益于零部件国产化率的逐步提升,ModelY定价相比同级别电动车和燃油车具有较大优势,性价比凸显,有望成为新的爆款车型。我们认为特斯拉汽车新车售价不断降低是汽车新商业模式的典型表现之一,与硬件降价对比鲜明的是,特斯拉持续上调FSD售价,OTA开启付费升级,车内APP开始更新收费;公司通过较低的硬件售价,以快速扩大自身保有用户量,为后续持续的软件收费带来更大盈利基盘。我们认为随着汽车智能化往纵深推进,硬件利润或将逐步让位于对车主在其车辆拥有周期内的服务收费,这将倒逼传统整车企业下定决心加速向智能化转型。

20年目标基本达成,21年有望实现翻倍增长:根据特斯拉披露的数据,4Q20公司交付新车18.06万辆,同比增长61%,环比增长29%,创下新的季度交付记录;20年交付49.96万辆,同比增长36%,全年50万辆的销售目标基本达成。分地域来看,预计20年美国、欧洲、中国和其他地区的交付量分别为22、10、14、4万辆,与19年相比,增量主要来自中国(10万辆)和美国ModelY(8万辆),抵销了除中国外地区ModelS/X/3约5万辆左右的销量缩减。展望2021年,特斯拉将充分受益于全球电动车市场的共振,销量有望多点开花,保持高速增长:美国市场方面,德克萨斯等新工厂的投产使得本土工厂产能有望扩充至70万辆,Semi、Cybertruck等新车型也将陆续上市,美国地区交付量预计在30-35万辆;欧洲市场方面,柏林工厂产能有望达到25万辆,加上上海工厂的出口贡献,欧洲交付量有望达到20万辆左右,实现翻倍;中国市场方面,上海工厂总产能有望达到55万辆(Model3扩充至30万辆,ModelY新投25万辆),中国地区交付量预计在30万辆左右,其中ModelY在15万辆以上;其他地区合计销量预计6-10万辆。综上所述,预计21年特斯拉全球总产能或达150万辆,交付量在80-100万辆。

投资建议:20年是特斯拉全面收获的一年,在全球疫情以及竞争对手增多的情况下,凭借中国市场的开拓以及新车型的发力,产品销量实现逆势大增;业绩方面,实现首次年度盈利将是大概率事件,公司已经步入稳定盈利的新阶段;在产能和产品布局方面,特斯拉在全球建厂扩大产能,ModelY、Semi、Cybertruck等优质产品持续输出,产品升级获得高溢价和消费者粘性;在关键零部件布局方面,特斯拉在电池和自动驾驶部分都展现出行业领先的创新性和布局。关注特斯拉产品放量带来的产业链机会,强烈推荐宁德时代、当升科技、汇川技术,推荐转型坚决、品牌定位清晰的整车企业长城汽车、璞泰来、新宙邦、卧龙电驱、星宇股份、福耀玻璃,关注星源材质、恩捷股份、三花智控。

风险提示:1)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如果国内外政策对实现新能源汽车支持力度软化或改变,导致政策出台力度低于预期,将显著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规模;2)电动车自燃事故带来的消费者信任风险:国内外近期发生多起电动车自燃和召回事件,消费者对电动车安全性的关注度日益提升。若自燃事件得不到有效遏制,或将引发消费者的信任危机,给产品销量带来负面影响;3)技术路线发生变化的风险:新能源汽车仍处于技术快速变革期,若下一代技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