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行情
中证军工龙头指数(+1.97%),行业(申万)排名(16/28);上证综指(+1.43%),深证成指(+2.21%),创业板指(+3.46%);涨幅前五:ST电能(+27.75%)、西部材料(+24.46%)、新研股份(+21.67%)、中光学(+16.86%)、ST抚钢(+16.68%);
跌幅前五:台海核电(-18.16%)、广哈通信(-17.46%)、中简科技(-16.26%)、科思科技(-12.78%)、赛微电子(-12.72%)。
重要事件
12月12日,ST电能公告,置出空间电源100%的股权和力神特电85%的股份,与重庆声光电、中国电科九所、二十四所以及电科投资置换并现金购买西南设计、芯亿达以及瑞晶实业股权。同时公司股东中电力神拟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全部股份无偿划转给重庆声光电。
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在2021年重点任务中再次明确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12月18日,航天长峰公布股票激励计划,计划首次授予127人限制性股票数量1313.00万股,授予价格为每股8.54元。
12月18日,新研股份公告西南证券于2020年12月11日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自愿申请撤回对被告明日宇航的起诉。
投资建议
一、核心观点
本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了2021年的经济工作重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分别排在了明年重点任务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一方面,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国家队作用,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军工集团作为科研力量国家队,在自主可控关键领域将进一步展现优势,一些核心企业有望突出亮相。
9月以来,军工行业整体呈宽幅震荡,但上游企业表现却大放异彩。
一方面是航空上游材料,如11月以来领涨前三的ST抚钢(+73.83%)、西部材料(+68.83%)、钢研高纳(+52.87%),同时西部超导、光威复材等皆在历史高位;另一方面为军工电子元器件,如鸿远电子、宏达电子、火炬电子、睿创微纳、中航光电等,股价均创历史新高。对于这种趋势我们认为主要是“十四五”军工装备生产的确定性带动所致,在行业整体高景气带动下,上游用量大的原材料、元器件会优先放量,且新型号中新材料和军工电子价值占比提高,因而增速更快;行业备产扩产指示明确,企业订单增量明显,进而上调公司业绩增长预期,增加市场关注度。
三季报已经披露完毕,军工行业127家主要涉军业务上市公司合计营收3481亿元,同比增长12.32%,归母净利合计206亿元,同比增长28.97%。
其中,108家实现盈利,19家亏损,盈利企业占比85.42%。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之下,军工行业保持快速发展,配置优势更加凸显。剔除异常数据以及船舶板块,剩余115家军工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合计167亿元,同比增长20.42%,连续三年提速(2018年增速8.64%,2019年增速15.94%)。各子板块归母净利增速,航空板块(+26.67%)、航天板块(+24.41%)、信息化板块(+15.10%)、陆装板块(+9.01%)。
军工行业强劲的基本面,在三季报中已得到较为充分的验证,在“备战打仗”的指导思想下,军工行业“十四五”需求较为明确且确定性较高,由此对行业基本面构成有力的支撑。我们认为,因市场调整而导致行业下跌时,是再次关注和配置军工行业的窗口期。
对于军工行业未来走向,我们认为:
1、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提出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的目标。因此,国防现代化建设目标期还有七年,“十四五”将是重要的执行阶段,军工行业有望迎来显著的投资机遇;
2、军工行业高景气度以及中美紧张关系,长期来看是持续性的,由此从基本面和情绪面对军工行业构成显著支撑,此外,行业估值仍然处于较低分位,下限支撑明显,所以我们判断军工行业深度调整的可能较小;3、年底估值切换,在业绩不断兑现的过程中,市场将会对军工行业基本面进一步树立信心,同时调高2021年及以后的业绩预期,实现业绩和估值的双击效应;
4、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第一年,目前,国资委已经披露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加强国企与民企的合作及重组整合,将是重头戏,同时也明确提出了要通过推动国企上市以及围绕上市进行各种改革,包括要积极稳妥推进混改、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等。未来国企改革可能成为短期的主题热点,长期看,通过混改、股权激励、资产重组等方式有效提高国企管理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伴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启动,军工央企的混改也有望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