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乘联会发布10月狭义乘用车数据,产量:203万,同比+6.6%、环比+0.4%;批发:207万,同比+8.7%、环比+0.1%;零售:199万,同比+8.0%、环比+4.1%。
评论:
10月乘用车销量好于我们此前预期。狭义乘用车本月207万辆、同比+8.7%、环比+0.1%,好于我们10月初预期,符合月末市场预期,单月销量超过了2018年同期水平。我们估计终端需求显著恢复+主动补库存对批发量都有拉动。到目前狭义乘用车全年累计1519万辆,同比降幅收窄已到-10%。此外还要注意到临近年末,头部自主车企份额加速提升,其中长城长安迎来新一代产品,体现升级之后的竞争力,新势力也在新能源车市场中占据更多份额,自主整体能力还在上台阶过程中。
行业继续主动补库存,终端价格表现平稳。上险数据还未披露,根据10月行业终端销售情况,我们预计为187万辆、同比+13%、环比-2%,则渠道库存+14万辆属于正常偏低水平,库存系数略增0.1个月至1.66月。从之前协会的预警指数环比基本持平看,本月库存状态也比较平稳。此外,监测的终端价格数据4Q20整体状态也比较好,8月以来行业折扣率、折扣额整体稳中有降,这有利于车企、经销商盈利恢复。
新能源乘用车继续翻倍增长。10月新能源乘用车14.4万辆、同比+120%、环比+16%,其中纯电12.1万辆/+137%,主要继续受到宏光MINI小车、特斯拉等高端车型拉动,其中五菱3.0万辆、比亚迪2.2万辆、上汽1.3万辆、特斯拉1.2万辆。目前部分热门车型需要排队提车。
行业景气向上,中性预计4Q20批发+6%、上险+10%,2021年批发+13%、上险+15%。考虑10月以来终端需求较好、新车型集中上市进一步拉动需求,我们上调4Q20狭义乘用车销量估计,预计批发同比+5%~+7%,上险+9%~+11%。考虑明年经济恢复有望带动中低端需求恢复,换购峰有望带动中高端需求加速释放,行业景气继续向上,略调整2021年批发预期至同比+11%~+16%,上险同比+12%~+18%。国内销量的持续恢复有利于推动有竞争力的自主车企及零部件经营上台阶,增强全球竞争优势。
投资上,我们有两个想法:
1)个别标的估值高不代表板块估值高,板块还有空间。市场近期最关注汽车是否还能配置,我们的观点是能:基本面持续改善到明年甚至后年、板块PB在历史中枢(2012年的周期以来乘用车PB在后60%分位、零部件后21%)。这里不能只看个别龙头标的,非龙头乘用车估值表现落后于龙头,零部件落后于乘用车,板块还有很多遗珠。而且顺周期顺景气的演绎往往会比较充分,对于非龙头而言亦然,龙头也可能在过程中发生切换。当然,短期快速上涨之后股价波动,等待下一步预期上调也是可能的。
2)乘用车是“主菜”,零部件相对而言低估严重。由于乘用车市值体量大、自主车企具备中长期成长性、仍有滞涨标的,一轮大的景气周期、大行情中料乘用车依然会是投资核心主线,市场会为之谱写很多可能性。行情溢出后,预计零部件也会更加有所表现,尤其当前盈利预测和估值可能都存在低估,相对而言具备较好风险收益比:1)零部件PE位于历史48%分位、PB21%分位,2)乘用车/零部件相对走势目前达到历史极值。
投资建议:总量性机会推荐华域汽车、广汇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H。乘用车继续看好自主强弹性,推荐长安汽车、长城汽车H/A、吉利汽车。传统零部件看好业绩放量推动价值重估,推荐贝斯特、豪能股份、精锻科技、新坐标。
弹性机会推荐比亚迪、拓普集团。此外建议关注“瑕疵标的”,β补涨+α潜在可能超预期,如广汇、中大市值零部件集团。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行业竞争超预期、海外疫情影响高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