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由中国交通报主办、哈啰出行协办的两轮共享出行可持续发展座谈会在上海召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卓健教授团队主持编纂的《共享单车城市空间品质绩效研究》(下称:白皮书)首次公开。
作为首份以上海为城市研究样本的研究报告,卓健教授团队通过对共享单车综合绩效的评估,指出当前共享单车的交通绩效、经济绩效、生态绩效已非常显著,并且在城市单车交通的后共享时代,行业格局已回归理性,公共管理及时补位,智慧技术支撑着运维的可持续性。
以上海主城区为例,在工作日共享单车骑行峰值时段基本与上海市交通通勤高峰时段相同,这说明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市民在城市交通高峰时段通勤方式之一,较大程度缓解了交通压力。在工作日期间,上海市共享单车密度较高的区域有多个,呈现多中心分布的特征,这表明在解决城市多区域出行需求起到关键作用。卓健认为,共享单车作为我国城市交通出行解决方案之一将长期存在,因此加强政策引导显得愈发重要。
与此形成呼应的是,今年以来共享两轮行业频现新动向,并且展现出不同以往的特质。以哈啰出行在上百座城市落地的共享单车定点还车模式,以及近期宣布严格执行驾照分制度为例,它们本质上致力于依托“企业-政府-用户”的共建、共治、共享,完善用户信用体系,打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生态。例如哈啰单车于上海市奉贤区奉浦街道、松江区岳阳街道落地的以蓝牙道钉技术为依托的“定点还车”项目,在定位精准度上可以达到亚米级别。种种迹象显示,两轮共享出行新生态雏形初现,面向治理现代化的特征开始显现,行业的3.0时代已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