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国家能源局联合工信部、国家认监委印发《关于促进先进光伏产业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正式提出实施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并拟通过示范带动,加速促进光伏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进成本下降、电价降低、补贴减少,尽早实现平价上网。
截至目前,国家能源局已组织开展了三批领跑者项目和三个奖励激励项目建设,总规模1450千瓦。
整体而言,已经批复的光伏领跑者基地多数实现并网,总体效果显著。一方面,光伏领跑者基地通过电池组件转换效率“设槛”,采用先进光伏产品,引导了光伏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并直接推动了光伏技术成本减少90%;另一方面,项目通过竞争性配置获取合理电价,促进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补贴,目前行业全面平价上网已近在咫尺。
不过,技术成本持续下降的同时,非技术成本仍是制约平价上网、乃至未来低价上网的重要因素。非技术成本包括土地税费、电网接入费用、外线建设费用和融资成本等。而领跑者项目并不例外,包头光伏领跑者基地“补税”风波的出现便是典型案例。
近年来,土地“两税”(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问题,如一把利剑悬于光伏企业头顶,饱受业内诟病。对此,国家相关部门频频出台优惠政策,旨在帮助企业减轻负担,为企业创造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