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乘用车的主要原材料有钢铁、塑料、铝、橡胶、玻璃等,其中钢铁重量占比近七成之多(当然,不同车型的原材料构成比重会有较大差异),可以说钢铁是汽车制造的最主要原材料。今年我国粗钢产量在地产需求表现不及预期的背景下,仍然能保持近2%的正增长,与强劲的钢材出口以及下游钢制品出口的带动不无关系。其中,汽车作为耗钢量不小的制造细分行业,出口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近几年我国汽车市场的主要变化
汽车是我国制造业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也是钢铁行业重要的下游终端需求板块。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行业在发展经历了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后,受中美贸易摩擦、环保标准切换、新能源补贴退坡等诸多因素影响,于2017年进入增速回落期。但近3年,我国汽车智能化得到了高速发展,再加上新能源汽车在国内产业政策扶持下成功“突围”,形成了比亚迪等优秀的自主品牌,为我国汽车行业的产销注入了新生力量。另外,我国的汽车企业在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抓住了国际供应链受扰的时间窗口,成功打入了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汽车市场,汽车出口量的激增对我国汽车产销也形成了重要提振。尤其在今年,汽车购置税优惠和新能源国补退出后,我国汽车产销仍能逆势增长,也主要得益于出口的强劲以及我国自主汽车品牌日益贴近新的消费诉求。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10月我国汽车共生产2366.3万辆,同比增加99.5万辆,增幅为4.4%。行业整体产销数据颇为喜人。
从具体的产量结构来看,我国目前产量最大的车型仍为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轿车的占比紧随其后,二者的产量占比分别为39%和36%,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乘用车车型。而单车耗钢量比较大的客车和货车,在我国汽车产量占比中并不算高。
再从电动化的角度来看,随着环保等要求的提高,新能源汽车在我国汽车行业的渗透率也日益抬升。今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达到699.8万辆,平均渗透率为29.6%,这与5年前仅5%左右的市场渗透率相比有了显著提升。而10月单月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甚至达到34.21%,创下该数据的新高水平。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能够达到880万辆,同比增速保持在约22%的高位。
通过梳理近几年我国汽车行业的整体产销数据及细分结构,不难发现,我国汽车行业正在重新回到良性增长轨道上来。尤其电动化和智能化汽车产品,正在引领行业的创新与进步,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力都在不断成长,预计还能给钢材需求提供潜在的增长带动。
出口对汽车市场的带动相当明显
自加入WTO后,虽然我国汽车行业一直在努力“走出去”,但出口规模一直很小。直至2021年,国际汽车产业供应链因为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产生了供需错配缺口,而我国汽车行业凭借高性价比、功能创新及供应稳定性等优势,成功在海外实现“突围”,打入了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我国今年1—10月共出口汽车387.1万辆,已经超过2022年全年310.7万辆的出口量,同比增幅达到57.8%。近几年,出口对于我国汽车市场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按照今年1—10月的数据测算,我国汽车出口占总市场的比重已经达到16.2%,且明显处于攀升状态。根据乘联会的统计,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均价为2.0万美元,同比增加0.2万美元,均价小幅提升。
产品结构上,我国出口的汽车中有84%是乘用车,主要的出口品牌有上汽、奇瑞等。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也有所抬升,今年1—10月纯电动乘用车已经占到汽车出口总量的22%,而3年前这一数据还仅为3.6%。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我国1—10月纯电动乘用车共出口130万辆,累计同比增速高达80%,基本延续了去年89%的高增速,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广泛认可,国际竞争力显著抬升。
出口流向上,我国汽车主要的出口对象是欧洲和亚洲。今年1—10月对欧洲的汽车出口势头尤为强劲。其中情况最特殊的是俄罗斯,今年我国出口至俄罗斯的汽车数量剧增,1—10月已经出口73.6万辆,相较去年的16.3万辆翻了两番之多,这与俄乌冲突后外资车企退出俄罗斯市场有直接关系。
此外,北美洲的墨西哥,近两年自我国进口的汽车数量也较大。去年墨西哥是我国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今年则被俄罗斯超越。近两年,北汽、上汽、奇瑞、长安等中国自主品牌纷纷前往墨西哥,在当地布局生产和销售。与此同时,大批国内零部件企业正在涌入墨西哥,考虑在墨西哥选址建厂。墨西哥凭借其地理位置,俨然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突破美洲市场的重要“跳板”。在亚洲的主要出口对象国为沙特。我国汽车在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以物流供应链全、适配创新力强、产品服务性好等优势在沙特市场站稳了脚跟。
动力结构上,我国出口至北美洲、南美洲和非洲的主要车型仍为汽油车,而出口至亚洲、欧洲、大洋洲的车型中,纯电动型汽车占比近半。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出口市场也越来越受青睐,出口均价也从2018年的1.5万元提升至2022年的14.7万元。
此外,我国汽车企业也借由出口市场的打开,开启了海外汽车产能的布局。近几年我国主要车企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和南美市场,布局了一些当地工厂。与此同时,企业积极用新能源车型进一步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