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银行业危与机乍起、国际大资本博弈之际,喜忧参半的“黄金”时代亦若隐若现,只是此黄金时代非彼黄金(美好)时代。
此黄金时代指的是,黄金资产持续备受大资本、全球央行的追捧。据世界黄金协会统计,各大央行的需求在一季度显著增长,官方部门机构仍然热衷并坚定地购买黄金,这令全球储备增加228吨,同比增长176%。其背后或蕴含地缘冲突、经济实力较量以及危机暗涌等时代印迹;而昔日低利率低通胀的彼黄金投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最新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048亿美元,较3月末上升209亿美元,升幅为0.66%。截至4月末,央行黄金储备报6676万盎司,环比上升26万盎司。这也是中国央行黄金储备连续第六个月增加。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4月受全球宏观经济数据、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货币方面,美元汇率指数下跌0.8%至101.7,非美元货币总体升值。资产方面,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0.5%;标普500股票指数1.5%。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当前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压力高企,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温彬分析,中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多项措施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和贸易方式,稳定外贸企业和重点产品贸易,对外贸易呈现韧性。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国际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发展潜力和前景,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均衡,这些都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这期间,黄金基准价格——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金价由2022年11月3日的1628美元/盎司涨至5月5日的2000.95美元/盎司。5月8日,伦敦金现报2034.43美元/盎司。
诚然,黄金的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美元汇率、通胀率、利率等。此外,黄金存在供需失衡等因素,也会对其价格产生影响;尤其是央行的规模购金行为或会助涨黄金价格。
持续狂飙的金价可能没有因为美联储政策之变而变,不知用不断升温的避险情绪来解释金价涨势是否会略显苍白?于今年3月中旬因为欧美银行业流动性风险,而向上突破自2022年3月以来2000美元大关的金价似乎仍未止步。
现在,一边是主权财富基金、国际投资者,包括大资本(中东)等青睐黄金、中国资产;另一边,也有资本选择离开。巴菲特在近期股东大会上透露,减持比亚迪,加注投资日本。据港交所最新文件,5月2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出售了196.1万股比亚迪股份,平均减持价格为每股235.64港元,持股比例由10.05%降至9.87%,目前持股数量约1.08亿股。自2022年8月开始首次减持,伯克希尔哈撒韦已累计减持比亚迪H股约1.17亿股,减持比例已过半,累计套现超250亿港元。
“新兴市场外,鲜有投资机会。”瑞士百达资产管理首席策略师卢伯乐(LucaPaolini)表示,其对新兴市场股票和债券的前景充满信心,但对发达市场股票却无同样的热情。
LucaPaolini认为,中国的重新开放对整个亚洲新兴市场来说构成利好。“我们仍然看跌美元,尽管我们对货币持有防御倾向,更愿意继续增持瑞士法郎和黄金等传统避风港。”
而世界黄金协会表示,央行持续购买的势头和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复苏与ETF的负面贡献和印度的疲软形成鲜明对比。第一季度黄金需求(不包括场外交易)同比下降13%至1081公吨。包括场外交易在内,黄金总需求同比增长1%至1174吨,因为场外交易投资的复苏,与投资者在期货市场的定位一致——抵消了某些领域的疲软。
二
“‘危机时期的表现’‘对冲通胀’‘长期保值资产’等是央行持有黄金的主要驱动力。”世界黄金协会对2022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调研结果如是显示。
俗话说“乱世黄金”,黄金往往在系统性危机时刻表现更亮眼。国际局势加剧动荡,央行对黄金的需求更甚,其与全球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密切相关。
数据显示,全球央行2022年购金量达1136吨,创历史新高,且2023年该趋势仍在延续;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在去西方化的同时上调了其黄金投资上限至40%;应对滞胀背景下的不确定性,澳大利亚主权基金在其组合中纳入黄金以对冲风险。
2023年,全球央行的购金趋势持续。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今年前两个月购入了51.8吨黄金;截至3月底,中国央行已连续五个月增持黄金,2023年一季度共增储58吨;沉寂一年多后,俄罗斯央行亦宣布,在去年2月和今年2月之间,其增持了31吨黄金。除此以外,土耳其,印度等央行也在今年延续了其购金步伐。
澳大利亚主权财富基金也在去年年底将目光转向了黄金。去年年底该基金指出,未来全球投资者可能会面临低增长、高失业率、高通胀的挑战。为了让其投资组合更具防御性,能更好地抵抗通胀,澳大利亚主权财富基金加入了黄金。
就在5月1日,全美排名14位的美国第一共和银行宣布破产;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日前发布研究报告称,受美联储激进加息等因素影响,在美国大约4800家银行中,已有超过2300家可能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面临着偿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