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浪漫,繁花盛开。女神们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
在中国公募行业,两成以上公司的“掌门人”是女性,在资管行业竞争中“巾帼不让须眉”。
女性之所以成为行业不可或缺的“她”力量,不仅源自其自尊、自信、坚韧、智慧的特质,更得益于细致敏锐、耐心责任以及敬业精神,努力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3月8日妇女节来临之际,中国基金报为大家展现公募行业女性掌门人的风采,以鼓励更多女性发挥自己的潜力,在时代的洪流中变得更具力量。
兴银基金党委书记、董事长吴若曼:
保持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公募基金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长为资本市场和大资管行业的中流砥柱。
不过,发展中也难免遇到波折。
公募基金行业从中短期来看,主要的挑战在于资管产品赚钱效应不够明显,投资人体验不好。如何来建立并保持投资人的信心,是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存在的意义。
资管机构要向投资者传递信心。当前,中央政策指导给公募管理人的未来指明了方向,肯定了公募基金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较高站位。这让我作为管理者更有信心去培育好这个团队。我们也积极响应号召,降低费用让利投资者,并且在市场低点投资者情绪低迷时出资自购,为市场注入积极的信号,践行对投资者的承诺。
行业充满挑战的同时,也孕育着机遇。过去两年市场处于下行趋势,基金发行面临“寒冬期”,但从估值角度而言已进入到性价比较高的投资期。如果选择此时发行产品,尽管非常艰难,却有较大可能为投资者赚钱。这考验的是资管机构的勇气与战略眼光。与此同时,公募基金在居民财富占比中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专业资管机构对此需要做的是如何准备得更充分,更好地接纳资金并尽力创造良好的体验。
面对机遇,资管机构要不断完善产品线布局,提升产品创新能力。产品表现力始终是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的本质。我们在管理产品时更应该思考客户适合什么,从居民财富管理的切实需求出发,不断提升产品的细分化,精细化,差异化,助力普惠金融。这也是资管机构做好产品的第一步。
三十春秋,芳华绽放。
我从事金融行业至今已超30年,先后经历过证券、银行、期货、资管、基金等各行业领域。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批从业者,经历过中国资本市场的创建发展以及一路以来的风起云涌,有幸看到了市场从“在发展中规范”逐步进化成“在规范中发展”。
我的过往工作经历中有十余年时间是从事自营、年金等投资管理工作。其中,我在兴业银行的十多年岁月里,还负责了全行100多亿企业年金的大类资产配置管理工作。2018年,发生国际冲突事件,我立刻向行领导与多方专家沟通请教并综合判断,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当机立断把年金的股票仓位从23%左右调降至5%,平稳地渡过了这一危机,没有辜负受托人的信任。当年股票市场跌幅较大,超过20%,但兴业银行的年金却取得了正收益。
这一经历让我深有感触,作为资产管理人,我们肩扛责任临危不惧,在适当的时机果断地选择了正确的方式方法,最终不负所托,守护了全行上下员工的资产安全。
最后,我想告诉女性朋友们,自信、坚定是女性力量的核心。面对未来,要充满信心,保持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东方红资产管理联席总经理胡雅丽:
愿乐观和积极常伴女性投资者
每年的“国际妇女节”,都是充满爱与阳光,洋溢着女性光辉的重要节日。我们一起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分享女性的成长故事,欣赏女性在各行各业取得的成就,思考女性未来的发展。作为资产管理公司的女性从业者,我想在此向各位女性同胞送上节日祝福,并与大家交流一些我对行业的思考与感悟。
作为公募基金行业从业者,我们一直倡导价值投资,股票投资的价值实现本质是依靠企业发展壮大和长期盈利增长。过去三年,公募基金行业遇到较大的挑战,但站在当下,我们仍然充满信心,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政府的改革动力和调控能力是强大的,产业的升级换代方向是正确的,企业家的奋斗精神一如既往,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劳聪慧的群体。只是在世界秩序的重塑期、新旧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期,阵痛和迷茫是难免的,我们要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前景。
从业二十余年,我亲身经历了不同市场周期带来的波动起伏,深刻地感受到,波动是股票市场本身的特征,也是难以预测的。公募基金行业最大的风险点正在于此。长期来看,公募基金行业拥有广阔的前景,国内居民的资产配置从房地产向金融资产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未来十几年,权益市场的年化回报率可能会有所降低,但是大概率仍会超越无风险收益率的水平。
近年来我作为东方红公益基金会的理事长,通过调研、走访、授课和基金会日常规范化管理等形式,深度参与了多项公益项目。以面向乡村女性的“启成妈妈”就创业赋能项目为例,去年3月起,我们以志愿者身份前往甘肃省渭源县、贵州省从江县,通过系统化培训、产品孵化和探访等方式,就女性自我成长、亲子财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