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建设金融强国目标,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有哪些长期举措
时间:2024-03-07 17:58:36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金融业的改革发展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此后,建设金融强国的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出炉,即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宏观政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外开放等方面做了详细部署。对于金融行业而言,任务更加艰巨。

建设金融强国是一个长期目标,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基本逻辑。未来,围绕货币政策、金融风险防控、全球金融合作将有哪些长期举措?

宽松货币政策力度仍有保障

在金融强国六大关键核心金融要素中,强大的货币居于首位,重要性凸显。在建设金融强国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应如何精准发力?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第一财经表示,货币政策精准发力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在利率走廊的辅助下,引导市场基准利率以政策利率为中枢运行,调节资金供求和资源配置,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二是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持续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对临时性以及针对部分领域行业的货币政策进行调整,为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腾挪空间,减少资源被低效占用。三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并新提“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

这一表述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类似,政府工作报告对货币政策定调“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市场分析普遍认为,在“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要求下,后续宽松货币政策力度或仍有保障。

“2023年虽然数量端、价格端货币政策工具均较多发力,但对实体经济的传导并不通畅,居民端信贷需求、企业融资需求均偏弱,进而导致流动性淤积在银行间体系,催生资金空转等问题。”明明表示。

明明预计,后续央行将更多关注货币政策工具投放资金流向,以及资金使用效率,并发挥好政策对于资本市场预期的引导作用。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从结果而言,货币政策不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而重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能。这也进一步表明,下一阶段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量价并举,长短结合,更加精准有效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从外部环境看,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差将收敛,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创造更大空间。董希淼预计,2024年,我国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存在。使政策更能兼顾内外均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明明建议,接下来应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通过优化的货币政策目标、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和畅通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精准把握流动性的投向,切实践行“金融为民”理念,补齐金融服务短板。

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箱依然丰富,货币政策仍有足够空间。“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7%,后续仍有降准空间。”

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全面管起来

此前已有多场重磅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除稳妥推进化解三大领域的存量风险外,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这是为了避免一边化债一边新增。

这已经是“两会”连续第三年专门将防范重大风险摆在较为突出的位置,并且在过去两年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针对性的风险防范,主要聚焦在房企、地方政府债务及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

市场分析认为,在金融风险方面,长效机制是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换言之,基本可以将长效机制理解为“全面管起来”。

2023年以来,防范化解风险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以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为例,一些中小银行因资本充足率压力逐步显现,2023年四季度,城商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63%、12.22%,低于15.06%的行业平均水平,不良贷款规模也有所扩大。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预计,2024年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推动下,金融市场流动性将保持合理充裕,中小金融机构将逐步增加资本金的补充,通过结构化交易、收购及委托、分期付款等创新处置模式,通过各类市场化手段防范和化解不良资产。

扩大制度型开放:有序推进

金融本身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防控金融风险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监管。

明明认为,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建立健全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全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