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性是金融工作的重要引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不能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要落实到对金融体系的领导中、金融业的改革中、金融机构的业务布局中和金融体系的安全性上。
□人民性是金融工作的宗旨目标,提升金融工作的人民性要重点从普惠性、普适性、普利性、金融成本和金融文化五方面实现突破。
□市场性是落实好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基础。金融工作的市场性要重点解决好金融与实体在理念认知、创新方式、投资热点及估值方法上的差异,更好促进金融与实体的良性循环。
□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要在不断健全市场结构、完善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服务的创新来更好地实现市场的估值定价、风险缓释和资源配置功能,进而更好地推进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循环。
现代化金融市场体系是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制度基础。过去十年,我国金融市场体系日渐健全,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体系、融资规模首屈一指的资本市场体系,外汇市场、商品市场等各类金融基础设施齐全。深刻领会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发挥现代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金融需求的重要前提。推进现代化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提升市场性,是更好落实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基础。要加快推进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市场性“三性”的融合和统一,并以此为抓手推进新一轮金融体系改革。
一、以市场性为基础落实好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现代金融市场体系是健全金融市场基础功能,提升对实体经济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现代金融市场体系所代表的专业化、法治化、国际化是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共性规则。金融服务与其他服务不同,其对专业性要求更高,要通过金融机构的专业估值定价和产品创设来推进投融资两端的需求对接,进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金融市场是法治化的市场,制度规则的透明度、完善度以及监管执法的力度都将明显影响市场运行的效率和市场功能的发挥,完善的法制是健全金融生态的重要制度基础。另外,金融市场天然是开放的、全球性的市场,与其他要素不同,资本要素的虚拟性使其能便利地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金融市场规则与国际通行惯例之间的兼容性便成为衡量一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要以市场性为基础,持续夯实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要在不断健全市场结构、完善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服务的创新来更好地实现市场的估值定价、风险缓释和资源配置功能,进而更好地推进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循环。市场性是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础,政治性是金融体系运行的重要指引,人民性是金融体系运行的宗旨目标,政治性、人民性与市场性的有效结合和统一是推进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要重点推进四大改革
政治性是金融工作的重要引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不能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要落实到对金融体系的领导中、金融业的改革中、金融机构的业务布局中和金融体系的安全性上。
(一)金融工作的政治性表现为要加强党对金融体系的集中统一领导
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已经明确以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为主体的党管金融体系。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金融国资管理体系,理清中央及地方金融国资的管理体系和机制,理顺不同层级金融机构的党的统一领导机制,推进党的政治领导与金融机构的专业领导之间更好衔接,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机构领导干部选拔及委派机制。要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金融监管体系,在强化中央金融监管机构垂直管理的同时,加快推进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与地方金融办公室功能的整合,强化地方金融的发展、引导及服务功能。
(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表现为金融业改革要围绕三大任务展开
2017年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金融业发展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服务实体经济包括服务政府、服务企业和服务居民三大主体,当前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更多侧重在企业和居民主体上,对政府主体的服务还相对不足。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服务,优化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
防控金融风险要求金融机构更好地处理好管理风险与规避风险的关系,金融机构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通过专业的产品创设来帮助经营主体管理风险,通过市场化交易机制来促进市场风险缓释。近年来金融机构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风险得到较好控制,但金融机构帮助客户主动管理风险的能力还相对不足。金融机构要提供更多的主动风险化解方案和服务,要给予金融机构在产品创设、资产定价等方面更多的主动权,完善风险事件问责处理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从融资金融向风险金融转变。
深化金融改革要求金融业把握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坚持稳中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