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强国需要与之地位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应当具备哪些特征?对标国际一流金融中心,如何全面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本期上证圆桌邀请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与会计学教授赵欣舸,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曹啸,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信瑶瑶,对上述议题展开探讨。
以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为载体赋能金融强国建设
上海证券报: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如何赋能金融强国建设?
刘晓春: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强国建设的力量集聚点。如果说强大的金融决策体系、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监管是金融强国的核心,稳健而强大的金融体系是基础,那么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就是“拳头”。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对国际金融机构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有强大的吸纳和消化大量国际资金的能力,有在国际间高效配置资源的能力,有强大的金融创新能力,能帮助国际资本投资中国,助力中国资本走向世界,还能帮助国际资本投资全球,更重要的是有消纳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向国内输入的强大能力。
赵欣舸:打造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一个重要抓手。国际经验表明,国际金融中心的变迁是金融强国兴衰的重要标志,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对金融强国的重要支撑。打造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上海的历史使命。
曹啸: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能够支持和服务中国市场经营主体在筹集和投放全球资金中不断体现和提升自身市场价值;能够支持和服务中国市场经营主体带动世界“优势要素”共同构建国际经济新格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区建设探索新途径和新方式;能够支持和服务中国市场经营主体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以高效配置境内境外两种资源,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成“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融合全球发展的功能区。
信瑶瑶: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集聚国际金融资源,并拥有较强的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国际经验表明,金融强国要有与其金融地位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我国建设金融强国也需要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一是发挥国际金融中心配置全球资源功能,有力支持国内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我国从经济和金融大国向经济和金融强国的转化;二是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策源地作用,不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中的地位,扩大我国在国际金融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维护我国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
上海证券报: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有哪些条件和特征?
刘晓春: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一是体现在规模的庞大上,包括市场规模、交易规模、机构规模、人才规模等;二是各类金融市场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三是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体系。
此外,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须具备四大条件或特征:一是完备的法律体系和稳定的执法环境;二是宽松的创新环境;三是强大的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四是保持高度的开放性。
赵欣舸:从国际经验来看,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具备的条件和特征主要有五点:
第一,本国经济具有超大的规模和超强的实力。
第二,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也是强大的国际贸易和航运中心,贸易、航运、金融三位一体,相互赋能。
第三,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拥有的“大型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大型金融机构”的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
第四,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丰富的金融产品,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票据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和衍生金融工具市场都充分发育,这有利于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规模经济与集聚效应,扩大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深度与广度。
第五,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具有宽松而严格的法规体系。一方面是政府进行严格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另一方面,提供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有利于金融创新。
曹啸:从全球视角来看,四个主要方面的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了一个国家的强国发展之路:一是对行为自由选择的制度安排,可以促使国家秩序得到持续演进;二是对资金自由流动
的制度安排,可以促使国家物质财富得到持续增长;三是对人才自由流动的制度安排,可以促使国家创新发展得到不断延伸;四是对文化自由交融的制度安排,可以促使国家精神文明得到持续拓展。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与上述四类制度安排密切相关,通过建设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鼓励和推动金融领域高水平开放,以跨境资金流市场化引导配置全球性资源。
信瑶瑶: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不仅要满足一个区域或者城市拥有金融资源的聚集力和辐射力,而且该地区或城市的金融资源聚集及辐射范围超出一定地域,甚至能够对世界范围内的金融资源进行配置。因此,该区域至少具备下述特征:一是雄厚的经济实力;二是集中的金融机构;三是全面的金融服务;四是完善的金融制度;五是活跃的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