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宇,理学博士,近15年证券从业经历,8年投资经验,曾获得2021年度中国基金报英华奖“五年期股票投资最佳基金经理”。他于2022年重磅加盟东方红资管,成为权益投研团队的一员新的大将。
在交流中,苗宇不断强调时间的价值。在他看来,最终能够赚的钱都来自不断的积累。要想把投资当成事业持续耕耘下去,其实没有简单的捷径可走,唯有深入了解产业周期的发展脉络和公司经营的方方面面,看到更本质的东西,弄清楚行业和公司所处的周期位置,“长期主义”是必由之路。
另一方面,他清醒地认识到从业时间过长可能带来的弊端,如果停留在舒适区对抗时代的发展,会导致组合的老化和投资的停滞不前。他将“持续迭代”刻入自己的投资体系,用充分的好奇心观察着新事物和新变化,强调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
从实践中得来的长期主义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优秀的基金经理往往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牛熊转换中不断试错,在与市场的碰撞和投资实践中持续进化,最终融会贯通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投资之路。苗宇打趣地说到自己刚开始从事投资工作时,过于侧重产业趋势和行业赛道,在持续的反思和进化中,不断完善长期主义的投资体系和方法论。
2015年是“互联网+”概念大热之年,Wind数据显示,中证互联网指数(H30535)在当年上涨67.78%,振幅更是高达惊人的162.88%。彼时苗宇作为初出茅庐的新基金经理,风格比较激进,投身风口赛道中追风逐浪。在这样的极致行情中,潮水来得快去得也快,组合业绩出现大幅波动。
正如苗宇在广发竞争优势混合的2015年二季报中写道:“本报告期内市场波动较大,六月上旬之前市场快速上涨,但是之后下跌也十分迅速。”
回顾当年的“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苗宇认识到在投资中产业趋势很重要,但产业趋势并不是投资的全部,不能因为产业趋势而完全忽略估值的安全边际。很多公司缺乏实际的业绩支撑,在风口期享受到了泡沫化的上涨,在潮水退去也自然面临着巨幅的下跌。
到了2016年,他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投资体系,他发现赛道化的操作方式存在非常大的缺陷,很难组合净值回撤控制,基金经理本人将面临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对产品持有人体验是非常不友好的。
为了让投资过程可持续可复制,他不断完善投资方法论,并调整自己的投资方式,从重点关注热点赛道的产业趋势投资,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长期价值投资,持仓也从新兴成长股转向稳定成长白马股,优选赛道、聚焦长期。
苗宇表示,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是企业内在价值的不断提升,“长期主义”意味着要寻找长期的成长性机会,所投资标的的价值要能够不断成长,在周期变化中从一个台阶上升到更高的台阶。对应到投资上,则是要用长周期的视角去研究行业和公司,只有将行业和公司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海内对比研究透彻,才能更准确地知道企业所处的位置,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比较准确的判断。
“能够支撑投资的底层逻辑在于对企业长期价值的判断,投资上要求行业和公司在总量上需要有长期的成长空间。如果成长空间不够,投资的长期收益率也非常受限。”
在他看来,企业估值方法可以有很多种,甚至短期PE或PB略高一些问题也不大,未来可以通过成长逐步消化估值,最核心是市值不能出现泡沫。当市值出现泡沫化的时候,其实什么时候卖都是对的。在市场上出现各种质疑的声音时,考验的对自己判断的置信度。
组合管理上,苗宇希望将组合分散配置到5到6个行业中,以此抵御组合波动,在核心股票上可以配置重一些,总体构建个股集中、行业适度分散的组合。
经过15年资本市场的历练,苗宇将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总结为十六个字:长期主义,估值保护,适度多元,持续迭代。
产业生命周期视角看投资机会
苗宇认为万物皆周期,他会以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公司发展。
“产业生命周期决定了不同阶段的估值呈现不同。产业生命周期投资的核心在于判断产业所处的周期位置,决定产业周期的因素主要有供给周期、需求周期和技术周期等。”
在苗宇看来,每个产业都会经历从导入期、发展期到成熟期的演变过程,A股以及海外市场的大部分标的都符合这个产业规律。在导入期,市场往往会给很高的估值和预期;在发展期产业竞争加剧,市场预期逐步降低,进入估值下降阶段;而在成熟期,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渐渐胜出,强者恒强估值也得到修复,而优势不明显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
通过产业生命周期指导投资,苗宇发现容易获得超额收益的阶段是导入期和成熟期,而竞争激烈的发展期并不适合投资。
“为什么要强调长期跟踪研究的价值?关键就在于长期的研究积累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行业或者产品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而根据公司所处产业生命周期不同,苗宇将上市公司分为两类:产品型,第二曲线型。
产品型公司的特点在于产品相对单一,优秀的企业在某个领域可以形成根据地市场。对于产品型公司,投资的重点在于对斜率、高度和持续性的把握。市场上容易将toB的公司和toC的公司对立起来,在苗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