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降低负债成本加强负债质量管理 银保监会召集23家险企调研
时间:2023-03-24 17:37:04来自:中国经营网字号:T  T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中国银保监会于今日(3月23日)召集保险行业协会和23家保险公司举办座谈会。其中,总精算师被要求参与。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此次座谈会在北京、南京、武汉三地分别举行现场会议,旨在摸底各家寿险公司的负债端成本和资产匹配情况,以引导人身保险业降低负债成本,加强行业负债质量管理。

已参会的总精算师对记者表示,此次座谈会主要向监管汇报公司目前负债端成本情况,讨论是否应调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等内容。

超20家险企参与

资料显示,此次在北京参与座谈会的公司有中国人寿、新华人寿、阳光人寿、中邮人寿、中华人寿、中信保诚人寿、光大永明人寿、信美相互人寿;南京参会的公司有太保寿险、工银安盛人寿、国联人寿、招商信诺人寿、横琴人寿、和泰人寿、安联人寿、中韩人寿;武汉参会的公司有合众人寿、国富人寿、国华人寿、华贵人寿、财信吉祥人寿、国宝人寿、三峡人寿。

从监管通知的内容看,此次调研的重点有以下几点。其一,公司负债成本情况。包括普通险预定利率分布、分红险预定利率和分红水平、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和结算利率情况、销售费用情况等。其二,公司负债与资产匹配情况。包括历史投资收益水平、负债与资产期限匹配、成本收益匹配情况等。其三,对公司负债成本合理性的判断,如果认为负债成本不合理,说明公司下一步拟采取的措施。其四,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对公司的影响,包括对新产品定价、存量业务退保、销售行为、市场竞争变化分析等的影响。其五,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对行业的影响。其六,对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推动行业降低负债成本、提高负债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众所周知,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决定了寿险公司的资金成本,投资收益率决定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资金成本和投资收益之间的差额,即利差,是寿险公司的核心盈利来源。在主业经营上,寿险公司会出现利差损或利差益。利差损是指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收益率低于保险合同的平均预定利率从而造成的亏损,反之则是利差益。

业内交流报告显示,以增额终身寿险、快返型年金为代表的储蓄型产品成为近两年寿险行业主要增长来源。而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一些寿险公司采取了较为激进的定价策略,推出了高预定利率产品。

据银保监会数据,2022年,险资的整体投资收益率为3.76%,低于储蓄型业务的长期收益率精算假设5%。

一家大型保险集团战略部在《回眸2022年寿险行业展望2023年征程》报告中分析,“在市场加剧竞争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大都采用监管定价利率上限进行产品设计。但近年来在长端利率不断下行的大背景下,资产端可获取的投资收益率呈现下降趋势,而负债端的定价利率调整相对滞后,导致保险公司面临潜在的利差损风险。”

参与上述调研的一家寿险公司副总经理对记者表示,去年以来,在险企投资端收益下滑的情况下,寿险公司负债端成本又在升高,导致潜在利差风险加大。

负债端成本高企

实际上,对于此次座谈会对险企产品预定利率、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的关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关系到险企的负债端成本。

业内人士分析,产品预定利率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挂钩,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也就意味着降低产品预定利率,从而直接推动险企负债端成本降低,提升资产和负债匹配度。

据悉,目前已有个别险企从自身实际着手,主动降低负债成本。

一家大型寿险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公司已逐步调整产品结构,要求机构减少分红类型的产品销售,加大重疾险、终身寿险等保障型产品销售,赚取“死差”和“费差”。

不过,也有寿险公司总经理对记者表示,“各家险企的产品结构、期限结构、渠道结构都不一样,产品预定利率是否需要普遍降低有待商榷。比如有的公司产品预定利率并不高,但是营销渠道费用支出这部分成本很高,这个时候调低预定利率并不能很好解决负债成本高的问题。”

中信保诚人寿副总经理崔巍近期公开撰文指出,近两年,很多本来已经费用打平的险企重新出现费用超支的问题。“从产品层面来看,面对主力产品缺失、销售业绩差、价值受挫的情况,很多公司采取的是加大投入费用的措施来解决,但适得其反,过于激进的产品策略为险企带来长期利率风险,其本质是牺牲长期利益获取短期保费增长,甚至野蛮发展到要触达监管红线。从费用层面上来看,除了内部的激励、内勤的投入以外,由于行业竞争加剧、银行代理手续费进一步提升,外部的额外支出也在不断提高。”崔巍认为。

“行业‘内卷’,银行、中介代理渠道一再提高销售费用,导致负债成本居高不下。只有降低这些代理渠道的要价,保险公司才会没这么大压力。”上述寿险公司总经理说。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