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数据与人才是银行业数字化转型重要的两个元素
时间:2023-02-27 18:24:09来自:其他媒体字号:T  T

2月26日,在由《财经》杂志、《财经智库》、财通汇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经济重构中的财富管理态势”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围绕行业发展分享三个方面观点:一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首要问题是在战略层面有更清晰的认识;二是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需投入不同的基础要素,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元素是数据与人才;三是数字化转型归根结底需要有一系列较好的保障元素,使其在相对稳健而正确的轨道上前行。

谈及“人才问题”,杨涛表示,一方面,行业有金融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但另一方面人才有效供给有所不足。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已经进入精细化管理的阶段,不是泛泛的“填鸭式”知识积累,而是根据商业银行的不同层次、不同职责的需要,实施更加精准的人才治理,努力提升人才能力。不仅从供给侧推动人才资源优化,而且要从需求侧来满足人才的多元化偏好,如职业空间、发展环境、薪酬待遇等。

另外,在杨涛看来,要适度降低转型预期,数字化与新技术的应用也不是万能良药。例如在美国,1990年左右还有15000家左右的法人银行,到现在已经不足5000家,大量退出市场的机构中,也不乏拥抱数字化但并未成功的。所以银行业也是受到长周期考验、有进有出的市场。数字化并不一定保证成功,但拥抱数字化可能给银行业变革带来更多正的增量收益。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杨涛:谢谢主持人,非常高兴参与本场分享,简单表达一点自己的观点,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既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新问题,这两年围绕行业的发展,我们也做了一些综合性的分析以及跟踪一些案例的探讨。归根结底有三方面的观点想跟各位分享一下。

第一方面,从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行业整体来看,首要问题是对战略层面进行更清晰的认识。

不同的银行业机构拥有的资源禀赋、发展的路径、外部条件的差异性极大。因此通常需要采取差异化的策略选择,在实践当中,大型的银行业机构往往进行数字金融的整体生态布局;中型的银行业机构抓住业务某个能够深入的点来试图找到比较优势;小型的金融机构更多是发挥自己精准服务的功能,扎根地方。这是在未来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与此同时,围绕战略层面还有一个问题是,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战略的同质化、竞争的同质化,有时候可能是一个次优的选择,因为差异化的战略对多数机构来说,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所谓的战略跟随、战略复制,也是在市场竞争中的一种合理选择,如何权衡好差异战略与跟随战略二者的关系,也是重中之重。

战略层面,还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数字化转型本身不是最终的目标,只是一个手段或者过程。而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服务于生存与服务于发展。服务于生存方面,考虑的问题就是利用数字化转型能解决一家机构当前面临的什么样的矛盾和困难,而衡量的标准也是能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着眼于发展,考虑的问题是更加多元化,例如在服务于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国家的普惠金融、绿色发展这些重大战略目标方面,如何更好地把握潜在风险与收益、匹配机构的商业目标与社会责任目标,才有可能在共赢中获得成长空间。

第二方面,商业银行也是一家需可持续发展的市场主体,需要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考虑问题。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需投入很多不同的基础要素,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元素是数据与人才。如果抓好这两个元素,未来整个投入产出效率的提升是可以预期的。

现在已经是数据时代,每天都面对着海量的数据,但是数据如何变成要素、如何变成资产,这个过程中,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去年中央推出了数据的20条。与此同时,去年底财政部出了一个征求意见稿,就是针对企业如何把数据资源纳入到会计核算当中。这些工作都意味着,未来包括商业银行在内所有的金融机构都面临着:第一步,如何在管理意义上,把数据变成更好的、可应用的基础要素资源;第二步,在会计意义上,如何使得数据资源更好的可计量、可交易、可入表,最后真正成为数据资产,计量为无形资产或存货,这有可能带来深远的变革与影响。

与之相关的第二个核心要素是人才问题。金融科技的人才到今天为止也是谈得非常多。,一方面,行业有金融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但另一方面人才有效供给有所不足。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已经进入精细化管理的阶段,不是泛泛的“填鸭式”知识积累,而是根据商业银行的不同层次、不同职责的需要,究竟需要是管理性的人才、技术性的人才、研究型的人才、应用型的人才还是市场性的人才,实施更加精准的人才治理,努力提升人才能力。不仅从供给侧推动人才资源优化,而且要从需求侧来满足人才的多元化偏好,如职业空间、发展环境、薪酬待遇等。

第三方面,数字化转型归根结底还需要有一系列比较好的保障元素,能使得它在相对稳健而正确的轨道上往前走。

在众多的保障元素里面,有两方面特别值得关注:一方面是组织架构,另一方面就是激励约束机制。之前人民银行在新的金融科技规划当中反复提到了行业机构要进一步激活数字化的运营能力,构建敏捷的创新体系。事实上,一个商业性金融机构如果缺乏比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