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记者8月26日从北京金融法院获悉,近日,某财富投资管理公司申请执行某控股集团公司等营业信托纠纷系列案件,申请执行标的金额达72亿元,北京金融法院积极促成各方当事人通过执行和解方式化解债务纠纷,于近日自愿达成分期履行的执行和解协议。
据了解,该起案件的妥善解决,是北京金融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促和解纷工作机制的首次尝试,也是执行和解成功标的额最大的案件,案件的和解解决既保障了投资人权益的逐步实现,又提供了债务人自我修复的机会,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据了解,该案被执行人为国内某大型民营企业,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申请执行人某财富投资管理公司则代表着万余名投资者权益,牵涉面甚广。
北京金融法院介绍,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经征得各方当事人同意,北京金融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立即展开促和解纷工作。在和解过程中,被执行人告知法院,因公司旗下地产板块出现资金危机,引发“踩踏式”债务纠纷,连锁反应诱发了公司旗下金融板块的资金危机。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处置资产自救,恳请暂缓强制处置公司资产,避免造成投资人群体性恐慌。就此,北京金融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特别邀请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对该案件进行专业研判。经专家研判,被执行人拥有优质的不动产及金融资产,属于“有挽救价值的民营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作用,促使被执行人通过加速资产处置方式实现自救。承办法官决定促进各方当事人通过执行和解方式化解债务纠纷,为债务人优化资产处置实现自救争取机会。
承办法官与北京市工商联及北京市商会营商环境专家密切协作,以“办理一个案件救活一个企业”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场主体自我修复功能,通过执行和解措施的适用,促使各方当事人于近日自愿达成分期履行的执行和解协议,依法保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提升执行案件办理质效,取得积极成效。该控股集团公司恳请法院发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平台优势,在企业自力救济过程中,积极协调各方债权人,稳妥推进财产处置进程。
北京金融法院介绍,截至2022年8月20日,该院已执行和解方式结案65件,结案标的120亿余元,在充分保障申请执行人合法债权实现的同时,维持了民营医院、光伏电力公司、养殖公司等一批作为被执行人民营企业的持续运营,实现了“多赢”效果。
北京金融法院表示,今后将以“市场精准评估+企业全力自救+投融资天使他救”的全新模式,为暂时性陷入债务危机又具有挽救价值的优质民营企业纾困解难,营造首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