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经持续调整后,当前时点,无论是板块估值还是公募基金持仓比例,医药板块均处于底部。
截至8月10日,中证医疗指数估值(市盈率)水平进一步收缩至26.69倍,历史分位数为0,跌破历史最低水平,已经比2018年大熊市末期的估值水平还要低不少。
海通证券最新数据显示,二季度,公募基金对医药生物板块的持股市值占总持仓的比例降至9.4%,为2011年第三季度以来最低水平。
然而,近期资金却纷纷“聚焦”,医药板块ETF产品“越跌越买”的操作再现。
数据显示,截至8月11日,场内50只医药板块ETF产品中,年内仅有4只取得正收益,其余超九成产品均告负。50只医药板块ETF年内平均收益为-17.27%,与此同时,累计份额相较于去年年底猛增363.24亿份,年内资金净流入达176.16亿元,且多只产品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机构分析称,公募持仓新低,一旦医药行情企稳回升,意味着增量资金进来的空间更大。
医疗板块ETF“怪象”:两市46只收益为负,47只实现份额正增长
其中,份额增长最多的是医药ETF(512010.SH),今年以来增加了88亿份,然后同期收益却为-22.58%。紧随其后的是恒生医药ETF(513060.SH)和医疗ETF(512170.SH),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1日,年内份额分别增加85.18亿份、77.87亿份,而两只几年收益率均超-20%。
整体而言,除3只外,其余47只医疗板块ETF年内均实现份额正增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1日,共有26只板块相关ETF份额增长过亿,占比过半。
与此同时,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年内却有46只医药板块ETF收益为负,其中有34只负收率跌超20%。
从资金净流入来看,医药ETF(512010.SH)、恒生医疗ETF(513060.SH)、医疗ETF(512170.SH)依旧位列前三,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8月11日,上述三只ETF基金净流入额分别为46.61亿元、45.59亿元、44.36亿元,总规模分别为91.90亿元、60.14亿元、145.6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两市规模最大的医药板块ETF——医疗ETF(512170.SH),8月10日融资买入额高达5210万元,环比上日增幅近90%,最新融资余额4.29亿元,升至近期高位。该基金虽然在一季度的规模相较于去年年底下降了约10亿元,但二季度以来资金又出现回流。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医药板块在经历前期较大幅度回调后,当下估值性价比较高,因此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积极购入以把握投资机会。此外,医疗作为刚需行业,产业政策方向明确、未来成长空间大,长期来看仍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
医药板块细分产品也受资金追捧看好疫苗与生物科技及中医药
除了生物医药大赛道产品获得资金“青睐”外,作为补充,一些差异化、特色化、重合度低的细分板块产品也引得关注。
近期医药板块ETF市场也出现了一批创新产品,如首批疫苗ETF、首批中药ETF,从发行状况来看,部分产品也因获得资金追捧提前结束募集。
多位基金经理都直言,疫苗与生物科技赛道以及中医药板块均具有比较可观的投资价值。
上述50只医药板块ETF中的创新产品,整体来看,年内份额变动幅度并不明显,仅有创新药ETF(159992.SZ)份额增加较多,年内增长了12.20亿份,资金净流入12.92亿元,收益率则跌逾22%。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1日,该基金总规模为43.20亿元,较去年年底增加3.67亿元。8月10日融资净买入388.03万元;融资余额1.65亿元,较前一日增加2.4%。
疫苗与生物科技赛道方面,华泰柏瑞基金谭弘翔认为近期海外出现的猴痘、儿童肝炎等传染性疾病以及新冠疫情,都强力促进着疫苗行业的持续性发展。此外,经过近一年多的调整,相关上市公司的估值大多处于比较合理的区间,投资的下行风险相对可控。”
中医药板块上,谭弘翔表示,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资源,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我国中医药市场有望在供需两端双轮驱动下实现稳健增长。需求方面,老龄化现象加深、国民健康意识提高,都会催化中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供给方面,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中药注册分类新标准推动中药创新提速,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广阔。
多方坚定看好医药长期价值华宝基金:拐点出现
“医药板块也一直被认为是“白马股”的摇篮,“越跌越买”现象的出现亦是反映了市场对其长期价值的认可”。华泰柏瑞基金经理谭弘翔分析称,医药医疗、生物科技、生命健康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非常宏大并且有生命力的投资方向,而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自主强大与否,事关广大人民预期寿命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华安基金表示,从整个医药行业的盈利和成长性来看,景气度向好的情况一直都在持续。从估值水平看,已接近历史底部,具备吸引力。医药行业兼具消费和科技属性,当前该板块的性价比较高。
中信证券则分析指出,在历经5-6月风险偏好快速修复的行情后,7月以来市场进入高波动区间,中小盘风格明显占优。进入8月中报业绩披露窗口期,估值和业绩的校准也将成为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医药的估值也进入较为合理的区间。
对于后市发展,兴业证券表示,国内创新药景气度改善以及美股XBI指数上行,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