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信贷科技面世:破解小微数字信贷"不可能三角"
时间:2022-07-26 16:55:1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未来,数字信贷或将形成“他证”与“自证”相结合的运作模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越来越多金融机构正积极引入人机交互信贷科技,进一步解决小微数字信贷的新挑战。

“事实上,小微数字信贷一直存在着不可能三角现象,即覆盖率、服务深度与便利性难以兼容。”一位金融机构IT部主管向记者透露。目前,众多银行机构只能借助数字信贷解决小微信贷覆盖率不足与便捷性不高问题,却难以解决服务深度问题——即满足小微企业日益增长的信贷额度需求。

这背后,是以往数字信贷主要侧重解决小微信贷的“有没有”与“快不快”,未能有效解决小微信贷的“够不够”。

记者获悉,这驱动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引入人机交互信贷科技,尝试解决上述“不可能三角”现象。

具体而言,小微企业通过人机交互信贷科技系统,向金融机构主动提交大量非标准化与非结构化数据信息(包括合同、发票、货运单、库存照片、店铺门头照片等),进一步证明自身的资产状况与运营能力,从而向金融机构申请并获取更高的信贷额度。

“这意味着在人机交互信贷科技环境下,小微数字信贷的运作模式正从他证转变成自证。”上述金融机构IT部主管向记者指出。目前,欧美与中国金融机构都在积极尝试这种全新的数字信贷方式,但两者的业务侧重点有所差别,比如欧美金融科技机构主要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引导大型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更多增信措施,以便后者向其他信贷机构获取更高信贷额度;国内网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则侧重将大量非结构化、非标准化的小微企业数据信息转化成可识别验证的新型信用资产,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运营状况与画像特征,自主提高面向小微企业的信贷授信额度。

网商银行首席风险官孙晓冬向记者表示,以往小微数字信贷之所以没能解决服务深度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机构对小微商家的画像刻画得不够完整。比如众多金融机构可以识别小微企业的征信、工商、税务、移动支付流水、网络经营行为等标准化结构化数据,但其他个性化数据信息尚未被数字化与被识别,人机交互信贷科技就恰恰解决了这些个性化数据信息的转化问题,助力小微商家的画像更加完整,令金融机构更加敢贷愿贷能贷会贷。

他表示,经历过去半年的试运行,逾200万小微商户通过网商银行基于人机交互信贷科技的百灵系统,成功提高了信贷额度。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人机交互信贷科技要实现更大范畴的应用普及,还需解决两大瓶颈,一是如何通过大规模图计算的行业知识图谱科技,将更多行业小微企业的非结构性数据信息(比如合同、发票、流水、店面、存货等),成功转化为可识别验真的信用资产;二是充分借助多维度验真与多模态识别等技术,防止这类非结构性数据信息被伪造篡改,进一步降低信贷风险。

人机交互信贷科技征途

调研显示,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发展,逾51%小微商家期待更高的信贷额度。

但与此同时,众多金融机构受制于小微企业数据信息不够丰富与用户画像不够完善,基于自身风控条件而无法提供更多信贷支持。

“这也是小微数字信贷在经历多年发展后,正面临的新瓶颈。”上述金融机构IT部主管向记者指出。具体而言,以往小微数字信贷主要聚焦解决小微信贷“有没有”与“快不快”,却未能解决小微信贷“够不够”。

近年,越来越多全球金融机构开始尝试引入人机交互信贷科技,破解小微数字信贷便捷性、服务深度与覆盖面难以兼顾的问题。其业务逻辑是通过基于大规模图计算的行业知识图谱等技术,将小微信贷的审核逻辑从“他证”变成“自证”,即小微企业主动提供合同、发票、流水、店面、存货等照片信息,从而证明自身的经营能力与资产实力,令金融机构敢于提供更高信贷额度,解决他们的实际经营需求。

“事实上,每个小微企业主都有可以证明自己经营实力和经营稳定性的个性化数据信息,比如合同、发票、资金流水、店面、存货等,但这些数据信息种类繁多且五花八门,甚至没有联网且无法被识别。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人机交互信贷科技,将这些个性化数据信息转化成可识别验真的信用资产,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对小微客群画像的刻画,让前者拥有更多维度数据,提升面向小微企业的信贷授信额度。”孙晓冬向记者透露。目前,人机交互信贷科技已在国内餐饮、货运等领域得到应用,比如小型货运公司通过上传货车照片、道路运输证、货运合同发票等个性化信息数据,经人机交互信贷科技审核后就有机会获取更高的授信额度,在业务旺季期间租赁更多货车实现业务增长。

孙晓冬表示,当前网商银行基于人机交互信贷科技的百灵系统已支持合同、发票、营业执照等26种凭证,还包含工程车辆、店面门头、货架商品等逾400种细粒度物体的精准识别,且通过多尺度摩尔纹算法等验真技术确保信息数据真实有效,令众多小微企业通过相关“自证”操作,实现3万-10万元的信贷额度提升。

多位金融机构IT部门人士向记者透露,如何将更多非标准化、非结构化数据信息纳入人机交互信贷科技并转化成更丰富的可识别验真信用资产,正成为众多金融机构打破小微数字信贷服务深度不足瓶颈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