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掀起“签署国际倡议”的热潮,纷纷加入赤道原则与负责任银行等国际倡议,绿色金融日趋国际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环境与气候风险,全球绿色金融融资缺口正加速上涨,依靠政府或者金融机构的推动,已经无法满足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环境与气候风险敞口逐渐演变成全球金融的风险敞口。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掀起“签署国际倡议”的热潮,纷纷加入赤道原则与负责任银行等国际倡议,绿色金融日趋国际化。
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殷红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中国金融机构纷纷采纳“负责任银行原则”“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等相关的国际倡议,表明我国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作用。我国不仅参与其中,还贡献了经验和实践。
不过,“我国的大多数银行可能同时签署了赤道原则与负责任银行原则,并声称支持这些原则,但在实际的环境信息披露过程中,个别银行并未按照原则的模式来开展工作。”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院长李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签署国际倡议仍然具有一定约束力”,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个别金融机构在实际执行倡议的过程中,确实还没有达到每个细节足够符合规范的程度。不过,若其在签署倡议后又未遵照,或将导致名誉受损。
金融机构掀起“签署国际倡议”热潮
李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目前国际主流的绿色金融相关倡议与标准包括赤道原则(EPs)、负责任银行原则(PRB)、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和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CFD)等。
赤道原则(EquatorPrinciples),是参照国际金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指南建立的一套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自愿性金融行业基准。
据盟浪研究院统计,截至2022年7月,38个国家的134家金融机构正式采用赤道原则。国内共有9家银行采用赤道原则。
PRI的前身是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PRI)。致力于发展更可持续的全球金融体系。该组织鼓励投资者采纳六项负责任投资原则,通过签署该原则,签署方承诺在做出投资决策时遵循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andGovernance)议题的相关标准,并鼓励所投资的公司遵守和践行ESG的要求。
截至2022年4月10日,全球范围内共有4935家机构签署了PRI,其中投资管理机构3739家,资产所有机构384家,服务供应商512家。中国大陆共有97家机构签署了PRI。
由UNEPFI牵头制定,于2019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期间正式发布,全球132家首批签署行的资产总额超过47万亿美元,约占全球银行业资产总规模的三分之一。
截至2022年3月9日,全球采纳PRB的银行275家,资产总额72万亿美元,约占全球银行业资产总规模的45%,国内共有15家银行采纳PRB。
“我国的大多数银行可能同时签署了赤道原则和负责任银行原则,并声称支持这些原则,但在实际的环境信息披露过程中,个别银行可能并未按照原则的模式来开展工作。”李文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所有参与负责任银行原则和赤道原则的机构,都是自愿性地遵守原则,由此导致强制性不足的情况。
鲁政委也表示,国际组织多为一些自律性组织,达到其要求即可申请加入倡议。不过,这些原则和倡议仍然具有一定约束力。“被公众发现没有遵守倡议原则,进而造成声誉受损——这是金融机构不愿看到的。”
中国央行发起设立央行绿色金融网络
以联合国和G20为代表的全球组织,担负起推动绿色金融全球发展的重任,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的实施。
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中国作为轮值主席国,首次把绿色金融议题引入G20议程,成立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并发布《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
2017年,由G20组织成立的金融稳定委员会(FSB)下的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CFD),发布了适用于所有产业的气候与环境信息建议披露指引,并针对金融业以及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转型影响的非金融产业分别制定了补充指引。
在银行业,TCFD可以为银行提供框架,方便银行向投资者、贷款人、持票人和其他持证人提供相关资料,提高投资信息透明度。同时,在就气候相关数据披露前,银行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工作如碳审计等以符合相关的建议规定,银行也可借助框架有系统地识别潜在的气候相关风险,从而对相应的方向进行相关缓减和管理。
据盟浪研究院统计,截至2021年12月,工作组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2600多个组织的支持,包括1096家金融机构,其资产管理规模达194万亿美元。中国有以工商银行为首的38家机构宣布支持TCFD,其中金融机构达22家。
2017年12月,中国央行参与发起设立了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这个网络正在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平台之一。
NGFS研究工作组主席、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