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预售楼盘烂尾让业主陷入极大的被动。“双减”政策下,校外教培机构涉及的金融纠纷也激增。疫情下消费备受冲击,一批小微企业倒闭,健身、文娱等行业的预付式消费问题凸显。随着相关部门监管趋严,今年已有数十家支付机构“离场”,其中预付卡类机构占比超过八成。
随着涉众资金监管挑战加剧,运用服务信托模式和金融科技手段来加强预付式消费资金监管的需求应运而生,引发政府更多思考的同时,也让处于非标向标品转型的信托机构看到了“几乎无上限”的广阔蓝海。
已在苏锡率先落地
从2021年11月至今,苏州市校外培训预付资金信托管理系统已上线8个月。这是苏州市预付式消费资金管理平台的子系统之一。作为全国首个运用了服务信托模式开展预付式消费资金管理探索和实践的城市,苏州采用“政府+金融机构”的模式,选择了从教育培训行业切入。
紧跟着苏州,无锡也在校外培训领域落地了服务信托的模式,并在梁溪区开启了预付消费资金监管全行业覆盖的应用尝试。
这意味着,消费者一次性付完课程学费后,培训机构中途跑路让学费打水漂的类似现象将有望得到“根治”。
苏州信托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传统的预付类监管方式是银行的监管模式,即在银行设立专门的账户,其中的一大痛点在于,这一账户并不能独立对抗第三方,“即使有银行监管账户,但这个账户从所属权上来说还是机构的”。也就是说,机构跑路后,剩下的钱仍然属于机构。要等到企业破产清算后,按照优先级分配,最终分到消费者手上的钱大概率所剩无几,而且即使有部分退款,也要面临漫长的过程。
相比较而言,服务信托模式具有“财产独立、风险隔离”的优势,可以让预付消费资金独立于收付双方,从而有效保障预付资金的安全,降低资金运用的信息不对称,保障消费者和商户的合法权益。
通俗地说,消费者预付的资金,不属于商户也不属于消费者,而是放入独立的信托账户,暂时留存在预付消费资金管理平台上。一方面,会按照有关约定以及现实的使用进度陆续划拨给商户;另一方面,一旦遇到机构跑路的情况,剩余的资金则可以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及时返还给消费者。
作为苏州和无锡预付式消费资金管理平台的系统提供商,深圳中顺易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峰告诉第一财经,近年来,预售房、长租房、教育、健身房等领域,一旦出现风险,涉及面之广都是史无前例的。以前商户主要依靠线下发卡,体量不会那么大。但从去年开始,基于“互联网+”的特点,爆雷波及的范围就变得更大了。
“整个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跑路的,消费者可能见不到面机构就跑路了。这类事件促使政府层面思考这些问题,也涉及各个主管部门的监管重任。”李峰说,近期房地产爆雷引发的问题,实际上也是消费者在房产购置中预付购房资金但房产证办理滞后导致的。涉及的客户体量和资金规模之大,让各地政府开始更多关注预付消费资金的监管,“是否能够更加科技化,提高监管的效率;是否能够引入风险隔离制度,让预付资金与经营者的经营风险完全隔离”。
苏州信托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这一系统已经在苏州市的学科类培训领域全面应用,今年将会陆续扩展到科技、文化、体育类的校外培训等多个领域,体育健身、商超预售、民政养老等消费领域的平台建立也已准备完成,有待投入使用。
无锡国联信托副总经理邓清泉对第一财经表示,目前无锡的预付资金管理平台主要是校外培训、预付消费行业的商户入驻。从全面防范跑路、保护消费者权益考虑,梁溪等区准备全行业覆盖,但由于各个行业的场景差别较大,系统开发工作量较大,目前还没有做到全覆盖,而是把呼声最强的校外培训、美容美发等先行纳入。
邓清泉提出,一旦实现覆盖,消费者在平台商家进行预付款消费时,只需要通过统一的C端入口(比如小程序、各地市民门户APP),搜索预付消费产品就可以直接购买。
整个平台系统提供了政府端、商户端、消费者端、金融机构端功能。其中,除了为消费者提供预付款资金监管服务,苏锡两地的平台还为企业提供纾困政策落地或金融科技赋能等相关支持。
前景巨大的蓝海
对于信托机构来说,以服务信托的方式参与社会治理、市场规范领域,是资管新规下打开新局面的契机。
邓清泉表示,信托公司以往的业务主要是融资类信托。资管新规发布以来,信托行业一方面从非标向标品信托转型;另一方面,利用信托的制度优势为社会治理提供解决方案,比如提供资金监管服务,“这才是信托的本源功能,也是最有潜力的方向”。
就目前的市场来说,苏州信托相关负责人表示,“双减”后,学科类的培训机构处于压缩状态,先期入驻苏州市预付式管理平台进行监管的学科类培训机构涉及3个区县近40家。如果按照涉及预付资金管理的统一进入平台的设定,要全面覆盖苏州的所有预付款市场,最终纳入平台的商户主体数量将是相当庞大的。
李峰表示,这个市场非常大,单是在苏州或无锡的单个行业,就有近300万个涉及预付消费的家庭,“两座城市就如此,更不用说在全国推广”。
像预付款这类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