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3月28日凌晨起,上海实行全域静态管理。人流车流静止,金融脉动不息。在上海银保监局的指导下,在沪外资银行坚守本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确保金融服务不断,做好疫情防控和支持复工复产金融服务工作,与这座城市一起,默默守“沪”、共克时艰。
金融服务“不断档”
疫情初期,上海银保监局向在沪外资银行发出倡议,要求外资银行保障金融民生服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面对上海疫情防控措施升级,外资银行纷纷启动业务运营应急方案,接受“疫情大考”,用实际行动交出满意答卷。
启动灾备,勇敢逆行。在这场疫情冲击下,各外资银行有条不紊地启动应急预案,启用异地灾备中心,调配异地分行资源协助处理上海地区业务。3月27日晚,上海发布全域静态管理措施。南商中国董事长与一部分关键岗位员工于当晚入驻总行大楼,确保封控期间重要岗位不脱岗、重要工作不断档。三菱日联中国连夜装配调试200台远程办公电脑,于3月28日凌晨送至居家行员手中,并调配深圳、广州、天津、北京、大连、无锡等6家分行协助处理上海地区业务。此外,在沪外资银行纷纷号召员工服从社区防疫安排,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为抗疫行动贡献力量。
战疫有道,科技赋能。在沪外资银行在这次疫情中很快意识到,科技是确保疫情期间各项业务平稳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恒生中国在疫情期间完成与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对接,实现了货物贸易项目外汇汇款线上无纸化便利操作,同时上线“恒生开户通”企业电子开户平台,提供线上开户申请及网银申请一站式服务,可在线完成开户预约、网银申请等相关审核流程,大幅提高企业开户处理效率,使得疫情期间业务处理效率“不降反升”。摩根大通中国上海分行通过数据技术分析企业画像,开发跨境支付红绿灯监测系统,对客户交易进行自动监测,有力提升风险识别与管控能力,为企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贸易外汇收支服务。
发挥优势,坚定信心。在沪外资银行积极发挥自身桥梁优势,稳定外资客户的信心,为“稳外资、稳外贸”尽应有之力。三菱日联中国联动日本母行向日资企业宣传金融支持复工复产相关措施,其日本母行还制作特别宣传材料,定期通过日本营销部门向企业的日本母公司宣传,稳定日本企业对华投资信心。德国商业上海分行服务的某国际学校,在疫情期间面临现金流压力,银行迅速为其提供包括5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在内的一系列金融服务,有效稳定了学校外籍教师及外籍学生和家长们的信心。
纾困解难“大作为”
在沪外资银行一直致力于提升客户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在疫情阻击战中,外资银行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切实办好服务民生大事,特别是上海银保监局发布“惠民保企”15项措施后,外资银行纷纷响应,成效显著。
支持小微,减费让利。通过开辟绿色通道,聚焦小微企业续贷服务,外资银行按照“应免尽免、应降尽降”的基本原则,大力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富邦华一与可信数据平台合作,开展面向中小物流企业的金融业务,以真实交易背景及物流数据作为风控手段,降低对企业抵押担保要求,实现快速线上审批放款,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支持。汇丰中国上海分行在外资银行中率先推出了面向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专项支持计划,专项信贷基金总额为人民币10亿元,并配备信贷审批绿色通道、融资价格优惠举措,通过与担保机构合作、智慧供应链融资等多种方式保障和推动信贷投放。
保“链”稳产,循环畅通。在沪外资银行高度关注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带来的冲击,及时响应客户需求,提供便利化融资服务,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法巴中国所服务的一家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是产业链核心企业,疫情期间企业难以正常提供开票所需合同及发票原件。得知这一情况后,银行与该企业密切沟通,通过查询税务局网站等渠道完成贸易背景审核,累计为其开立865张逾4亿元银行承兑汇票,保证上百家小微企业供应商的正常收款和产业链良好运行。德国商业上海分行与国内一家风机制造商及某供应链平台携手推进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创新,积极沟通上海票据交易所,制定业务管理办法,疫情期间在上海票据交易所成功落地全国首笔外资银行供应链票据贴现业务,目前已累计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326万元,切实解决了企业在疫情期间融资难的问题。
民生保供,急事急办。保供应保民生是疫情期间的头等大事,在沪外资银行通过主动排摸客户中的保供企业名单,按照“急事急办”原则,全力以赴做好金融支持工作。渣打中国上海分行所服务的一家进口水果保供企业,受疫情影响,国内应收账款回款延迟,导致原定贷款还款日存在现金流压力,银行了解到客户实际情况后,迅速制定本息暂时延期1个月偿还的纾困方案,消除企业的后顾之忧。汇丰中国上海分行服务的一家专业母婴连锁企业,是上海市首批生活物资保障供应重点企业,为满足企业在疫情中的奶粉、纸尿裤等保供采购资金需求,银行快速通过疫情期间的特殊操作许可批复,克服企业办公室因封控而无法提供提款相关材料原件的困难,向企业发放3000万元人民币采购贷款,保证企业在疫情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