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和促进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通知》,支持和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商业养老储蓄、商业养老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养老金融业务。
年轻的你有养老焦虑吗?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亿人,占比18.70%,与2010年相比上升5.44%。据民政部预测,“十四五”时期,社会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五至十年后,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中高龄,更大的养老考验即将来临。
“以房养老”是骗局?“抱团养老”不可取?“四二一”型家庭子女如何应对赡养问题?年轻人该如何配置商业养老保险?近年来,相似的话题在微博、小红书、知乎、B站等社交平台频频出现,并引发热烈讨论,“以何养老”早已不是只关乎老年群体的“边缘”问题。
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在“十三五”期间使政府和市场作用充分发挥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备。
2022年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指出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同时,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4月21日,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文件,要求推动发展适合政策支持、自愿参加、市场运营的个人养老金,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相衔接。
5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和促进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通知》,支持和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商业养老储蓄、商业养老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养老金融业务,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更好服务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养老钱从哪里来?
要回答“以何养老”,就离不开养老金储备问题。
目前,我国养老第一支柱是指由政府主导实施的公共养老金计划,第二支柱是由企业与个人共同缴纳的职业/企业养老金计划,第三支柱则是基于个人意愿的养老储蓄计划。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指出,目前中国养老金体系仍旧存在资产总量不足、结构性失衡、第一支柱可持续压力大、第二及第三支柱发展相对滞后等突出问题。
“一是养老金资产总量不足;二是体系结构失衡,2019年中国养老第一支柱占比65.45%,第二支柱占比18.73%,第三支柱仅为15.82%;三是第一支柱面临可持续压力。”朱俊生表示。
4月21日,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据悉,个人养老金的缴费将全部归集到个人账户、完全积累。参加人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等条件后,可以自己决定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转入社会保障卡银行账户后自由支配使用。参加人可用个人养老金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朱俊生表示,落实个人养老金政策,有助于增加养老金资产规模及保障能力,矫正失衡结构;同时可集聚长期养老资金,可对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储蓄率和投资率下降影响经济增速的不利影响。
5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和促进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通知》,支持和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商业养老储蓄、商业养老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养老金融业务。
银保监会办公厅公开表示,商业养老金融是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知》主要内容包括明确了商业养老金融的发展理念、突出养老属性、强调银行保险机构要充分披露信息,及对银行保险机构开展商业养老金融业务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四个方面,有利于明确商业养老金融业务的范畴和属性,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个人养老金账户首要安全和稳健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周渭兵指出,个人养老金制度将为投资者在购买商业养老产品时提供更大力度的便利及优惠。
一方面,账户建立有利于扩大养老金投资范围、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偏好,同时投资过程将更加透明化,有利于投资机构接受政府及社会公众监督。
“首先是投资范围增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建立后,账户资金可以购买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周渭兵称,“其次拥有人有投资自主权。投资的过程更加透明,参与的投资机构和投资项目公告接受政府和社会监督,公平性增加。”
另一方面,国家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推广、监督及未来的配套政策完善上的助力都使得个人养老金制度在便捷性、安全性、市场参与度等多个维度上有所保障。
“一是便利,个人养老金制度将采用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建设的专业的统一的信息平台,信誉及安全保障好。”周渭兵称,“二是安全,个人账户投资安全性、收益性都更高,可选择产品是经过相关部门和专家评估推荐的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金融产品。三是优惠,文件说明会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但具体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制定。”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表示,个人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