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5月9日,深圳人民银行、深圳外汇局制定出台《关于统筹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强对受疫情影响个人、新市民群体等的金融服务。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及时优化信贷政策,对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迟还本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对出租车司机、网店店主、货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主体,金融机构可比照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加大对其经营性贷款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用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强化新市民创业就业金融支持。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新市民和新市民就业企业的支持力度,主动与新市民较为集中的高新产业园区、创新中心、工业园区和城中村等重点区域对接,为新市民提供专业多元的金融服务。
原文如下:
深圳人民银行深圳外汇局推出十四条细化举措强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银发〔2022〕92号),加大对保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深圳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夺取“双胜利”,提出如下14条工作举措:
一、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支持深圳经济稳增长。各金融机构要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的要求,应对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切实发挥主观能动性,尽早行动,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更好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大对小微企业、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支持,为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二、强化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扶持。各金融机构按照2022年全年普惠小微贷款增量不低于2021年全年增量的要求,持续加大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的投放力度,力争实现全年普惠小微贷款增量2000亿的目标。扎实开展小微企业首贷户培育“三年行动”,推动金融机构提高首贷户占比,力争2022年深圳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突破20000户。加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贷款发放力度,大力推广线上信用贷款和随借随还贷款模式,提升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性。积极稳定负债成本,引导普惠小微贷款利率2022年较2021年稳中有降。对于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加强主动服务,合理续贷、展期、调整还款安排,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协商减免罚息。
三、助力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渡过难关。各金融机构加大对深圳市商务局、深圳市文体旅游局重点企业清单的对接支持力度,快速响应、特事特办,聚焦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等接触型服务业企业,围绕餐饮保供企业、全国或全省“首店”知名餐饮企业、“老字号(非遗)美食街区”等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企业、应急保供零售业企业、演艺演出和旅行社,加大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展期续贷、减费让利的支持力度。
四、做好金融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鼓励各银行开辟运输物流企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加大对深圳市交通运输局重点企业清单以及承担应急运输任务较重的交通运输企业的融资对接支持力度,主动对接物流运输企业、仓储企业、个体运输者、巡游出租车、货车司机的融资需求,应贷尽贷、早贷快贷。推广动产抵押融资,创新符合运输行业特点的动产融资产品。
五、加大制造业信贷投放力度。各金融机构按照2022年全年制造业贷款增量不低于2021年全年增量、制造业贷款余额在各项贷款余额中的占比较2021年末进一步提高的要求,持续加大对制造业核心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的信贷投放力度。在合理把握风险的前提下,研究通过中长期贷款支持制造业企业升级改造和研发投入,减少企业倒贷续贷压力,进一步提高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制造业贷款余额的比重。发挥供应链票据等金融工具及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支持供应链企业融资。
六、持续推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提升。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引导信贷资源向科技型企业倾斜,围绕深圳“20+8”产业集群,重点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攻关企业和基础研发企业等的金融支持力度。21家全国性银行在深分支机构要充分用好人民银行新创设的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加强与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企业的融资对接,按照市场化原则向符合要求的科技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七、支持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优质项目的支持力度,保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平稳有序投放,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积极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加大流动性贷款等支持力度,保持建筑企业融资连续稳定。优化住房金融服务,支持刚性和改善性居民购房信贷需求,加大对保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