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10号发工资,封控前,忽略了很多可能的变数,没有把U盾从办公室里拿出来,导致现在员工工资没办法发放。”在第一财经近日开通的“抗疫助企”平台上有企业负责人如此说道。
作为银行识别客户身份的一种主要手段,U盾在企业资金支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在上海疫情封控中,有不少企业出现了“人盾分离”的情况,公司财务人员未能将U盾带在身边,进而导致企业无法顺利发工资、还贷、支付款项等,加大了企业现金流压力。
对于这一棘手难题,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多家银行了解到,多数银行建立了应急方案,比如通过远程视频连线的方式核实企业代发意愿,使用指定邮箱传递加密电子数据等材料,开辟紧急代发渠道等,为企业办理相关业务,避免企业现金流“断档”。但不同银行具体的申请和操作方式有所不同,建议企业进一步联系业务经办行询问相关情况。
银行建立应急方案
“本身U盾就是银行识别客户身份的一个方式,在U盾缺失的情况下,银行处理转账是存在较大风险的。”一位银行业资深从业者对记者说道。
没有U盾,银行如何核实企业的转账意愿?第一财经获悉,针对疫情期间“人盾分离”的问题,多家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正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在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同时提高转账支付的安全性。
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相关人士对记者称,疫情封控期间,对于因网银盾不在身边无法通过网银代发工资的情况,该行已建立应急方案,借助互联网渠道,通过视频方式核实客户身份和代发意愿真实性,使用指定邮箱传递加密电子数据等材料,为客户临时开通应急柜面代发渠道,满足其紧急代发工资需求。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相关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对于企业代发工资需求迫切又面临“人盾分离”的情况,已制定专门预案,实行专人对接,企业客户可通过门户网站下载密钥和线上传递文件等方式,解决代发工资的实际问题;另外,对于保供企业等涉及民生的单位,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该行还将通过U盾自助展期、“云上交行”、线下紧急支付等方式满足基本支付要求。
股份行中,兴业银行上海市分行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近来该行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对部分会计结算业务的特殊处理流程进行梳理,发布了规范意见,保证了业务的连续性。
LWL(上海)是一家食品公司,由于公司财务负责人未将网盾带回家,导致企业代发工资无法正常进行。而如若无法按时发放工资,公司员工的生活保障与车房还贷都会受到影响。兴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了解到公司需求后,通过远程视频连线的方式,由企业配合出具相应材料,核实代发意愿。
确认所需材料后,该行加快审批速度,迅速为该客户从其持有的理财产品中赎回相应金额用于员工工资的划转。最终,仅用一天半的时间便完成了这笔代发工资业务,在4月10日当天,工资按时进入48名企业员工的“钱袋子”。
具体操作流程上,对于“人盾分离”的情况,兴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主要通过组织客户经理、合规暨会计主管、企业财务、法人代表等,通过在线会议视频的方式完成尽调,了解实际情况,保留沟通痕迹。同时,法人代表签署相关公函,如有实物章在身边的,加盖企业公章或财务章,企业财务出具代发工资清单;待银行相关部门核实、审批后,为企业完成代发操作。
“银行根据企业客户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光大银行上海市分行相关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其中的关键在于和企业核实划款用途及收款人信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进行资金划转。像发工资、缴纳税款、缴纳社保等用途的资金划转,经过与企业财务负责人或者法人代表视频核实后,可人工办理相关业务。
还有一家城商行网金部相关人士也对记者表示,针对疫情期间无法自助或临柜办理业务的企业,该行通过远程方式核实客户业务办理意愿,客户提供意愿确认视频等佐证材料后,可远程为客户办理业务,待疫情过后再补充相关业务办理材料。
另外,对于一些企业开户的需求,记者也了解到,还有银行推出了“零接触”对公账户开户服务。据招商银行上海分行相关人士介绍,“零接触”开户流程解决了疫情期间企业客户无法临柜、资料证件难以核实这一难点,通过“云”签约模式,视频见证客户开户资料证件原件及协议签署过程,保障客户开户资料的真实性,并且凭借签约视频及签约后由客户邮寄至柜台的开户资料为客户办理对公账户的激活。在该模式下,企业可以在封控解除后再至柜台补齐相关开户手续。
科技赋能协助远程开票
“疫情封控,无法寄快递,导致票据不能及时寄出,从3月至今近2个月没有开票寄出,没有开票就没有回款,也造成了现金流减少”、“商务流程停滞,无物流,无法完成合同签章流程,无法开票”、“工厂完全关闭,很多对外日常业务活动,如盖公章、投标、收款、开票、开证等业务没办法在公司处理,严重影响后续业务开展”......除了资金支付问题外,在第一财经“抗疫助企”平台上,还有多家企业反映由于无法开票使得资金回流出现较大压力。
“的确,疫情期间,很多企业由于税控盘在公司,或者领取不了当月发票,或者每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