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体系作为金融经济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征信系统要求下,广东作为金融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如何探索征信服务发展的?对于推动征信现代化发展已经有了哪些实践经验?
围绕上述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对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白鹤祥进行了专访,同时,他还向记者分享了对于征信行业变化的调研,以及对于提高征信业法治水平,推动金融立法体系完善等方面的思考。
夯实数据基础用征信效能服务实体经济
征信报告涉及大量个人信息,在提供征信服务的过程中,保障征信信息安全尤为重要。
《中国经营报》:随着信用体系建设的持续推进,个人征信已经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末,广东全省范围设立商业银行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服务代理点共417个,布设了475台自助查询机,目前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在征信业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征信服务?
白鹤祥:做好征信服务是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为满足个人和企业持续增长的征信服务需求,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增加服务供给。在强化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在广东全省范围设立商业银行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服务代理点,从根本上解决了征信报告查询排队问题,巩固了金融为民的主阵地,让有金融服务需求的信用报告查询主体,在代理点就可以得到优质的银行金融服务。同时,持续丰富企业信用报告查询渠道,在辖内各城市共布设了25台企业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
二是提升服务质效。广东率先应用微信小程序,结合各查询网点运行情况,提供查询预约、服务指引、查询费用移动支付、网点导航等一站式服务,使群众能够快速找到最近的查询服务网点,实时了解网点的查询服务供给情况,为人民群众查询征信报告节约大量的时间和脚力成本。
三是提高征信查询管理能力。征信报告涉及大量个人信息,在提供征信服务的过程中,保障征信信息安全尤为重要。我们在全国率先创造性开发了广东省征信查询安全管理平台,对征信查询操作进行实时监控,对异常查询进行预警和阻断,辖内异常查询情况显著下降,用技术手段筑牢征信信息安全防护网。同时运用广东省征信查询安全管理平台可视化、智能化、数据化手段,加强对查询现场的远程管理,合理分配预约资源,管控查询流量,确保来到即查,防止人员聚集,提升了疫情防控下人民群众查询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四是拓宽征信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小微机构接入征信系统,并加强数据报送质量管理,不断拓宽征信服务的范围和采集金融信用信息的广度,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在金融风险识别、监测、管理、处置等环节的作用,为金融系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夯实征信服务数据基础。接下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将持续践行“征信为民”理念,把握征信面向群众的特点,加强协调、科学部署,继续增加布设个人、企业自助查询机,线上问询和线下服务同步推进,窗口查询和自助服务同向发力,做到热情周到,文明服务。同时,不断推进征信服务标准化建设,继续开展征信数据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在征信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中国经营报》:目前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在优化征信服务方面有何实践成果?
白鹤祥:2019年广东省征信查询安全管理平台(以下简称“信安平台”)开始试运行,目前已经开发了微信预约小程序,开放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服务的银行网点均提供对外预约,市民可根据距离和预约量合理选择查询服务点。
在信安平台上线之前,人们只能前往人民银行各城市的分支机构查询信用报告,一般一个城市或一个县有一个查询点。在查询需求量大的城市,则会出现等候查询排长队的情况。
信安平台上线运行后,人民银行实现对个人征信报告自助查询机的非现场监管,开始在商业银行网点统筹部署查询服务代理点,鼓励银行布设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为市民提供便利的查询服务。
营造有利于打通“信息孤岛”的环境
征信立法要落实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的要求。
《中国经营报》:我们也注意到你近年对于征信领域的立法工作非常关注,今年作为两会代表,也继续呼吁推进征信立法,根据观察,现在征信业的情况和之前比,是否有了什么变化?
白鹤祥: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和数据等新技术在征信领域广泛应用,大量“替代数据”被采集、分析和应用于判断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征信业态创新层出不穷,征信服务与其他信息服务的界限趋于模糊,征信边界难以把握。尤其是部分互联网平台以“助贷”的名义,大规模实质性开展征信业务,其行为游离于《征信业管理条例》之外,对征信监管形成了严峻挑战。人民银行与时俱进,把握征信发展规律,颁布了《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创造性地将“替代数据”纳入征信监管,符合我国国情。然而从总体上看,《征信业管理条例》作为我国征信业最高阶位的行政法规,其赋予的监管权限已经相对滞后于当前蓬勃发展的征信实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