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两家银行相继发布停办现金业务的公告,一石激起千层浪,由此也引发了市场关于“银行停办现金业务是否合理”的热议。
“现金投放收储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的最基本业务。”对此,2月21日,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的人民币现金服务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设有实体网点的商业银行和农信社等必须办理人民币现金存取业务。各金融机构不得以业务转型升级、现金业务较少、控制成本、降低业务管理风险等为由,停办人民币现金存取业务。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加强对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人民币现金存取业务的管理,并通过多种方式为其办理现金存取业务提供必要保障。
现金收付是最基本业务
实际上,银行停办现金业务是否合理,之所以被广泛讨论,一个焦点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现金服务成本的确较高,这也造成了一些银行办理现金业务的意愿有所下降。
近日,辽宁振兴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先后宣布停止办理人民币现金业务,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在讨论中,有观点认为,商业银行办理现金业务是“天经地义”,不能只考虑成本;也有观点认为,即便是没有人工服务,也应当保留ATM等基本的现金服务渠道。总体来看,社会上不理解甚至反对的意见相对较多。“根据初步排查,还有一些银行网点也停办了现金存取业务,涉及农信社、外资银行等,也包括一些国有大行。”范一飞在会上表示。
范一飞表示,人民币现金是国家法定货币,现金服务是最基础、最根本的金融服务,现金投放收储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的最基本业务,在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服务实体经济、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现金服务工作,最首要的是从思想上树牢人民意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切实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做好人民币现金服务的重要性。
“客户要取钱,不能取不到。”邮储银行渠道与运营部负责人倪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金服务确实成本较高,但现金收付业务是银行安身立命的基础,应放在首位,在流动性管理中,邮储银行也将现金流动性管理放在首位。”
建设银行总行渠道与运营部总经理孙维对第一财经表示,现金业务是商业银行与客户连接不可被替代的服务,“虽然说成本较重,但不可替代。目前,在建行整体交易性业务中,现金交易占比在70%左右。”
范一飞强调,现金是国家向全社会提供的基础公共产品,具有非盈利性,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最大化。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开展现金业务、保障现金服务,是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客户至上的具体体现,也是依法合规经营的必然要求。
现金需求依然旺盛
此外,两家银行停办现金业务引发舆论关注的另一焦点在于,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非现金支付特别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老百姓对实物现金的需求到底有多大?
综合多项数据和受访者观点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现金需求依然比较旺盛。
一方面,国民经济增长对现金需求增长起到了支撑和拉动作用。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主要指标实现预期目标,奠定了现金投放高位运行的经济基础。
“从需求侧看,现金净投放保持较高水平,现金需求依然旺盛。”范一飞介绍,2021年全年现金净投放6510亿元,截至2021年末,我国流通中现金(M0)达9.08万亿元,同比增长7.7%,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此外,第一财经还从央行获悉,根据2021年上半年数据,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私现金业务量占客户现金业务量超90%,柜面现金存取占现金存取总量超70%,是现金服务的主要渠道。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是现金收支的主要机构,这三类金融机构现金收入和支出在全国占比分别达85.5%、87.3%。城市和农村现金收付量大体相当。
工商银行副行长郑国雨在座谈会上表示,在业务线上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客户现金服务需求依然较多,通过现金服务可以形成服务闭环,增加客户触点,带来客户拓展和营销机会。同时,现金服务也是商业银行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头些年,现金的确有被支付宝、微信替代的趋势。但从近两年数据来看,现金需求已不是下降的趋势。因此,我们对现金业务的投入、重视程度、管理都在加强。”孙维表示,建行的现金投放量在四大行中是最多的,现金管理和服务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银行最基础的服务。“客户到我们网点(办理业务),85%的现金交易量是在现金自助服务区办理的。”
另一方面,城乡发展不平衡、人口结构以及传统习惯等基本国情,决定我国现阶段仍存在较坚实的实物现金需求。
范一飞表示,从区域结构看,全国现金投放重心开始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中西部地区现金净投放对全国净投放的贡献度由负转正,2021年达到20%。
此外,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数量增长较快,特别是我国个体工商户数量已经突破1亿户,有效拉动了经营性现金需求。另外,现金使用门槛低,小额零售等场景、老年人和农民等特定群体更加偏好使用现金。
科技赋能提升现金服务能力